推进乡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

2020-12-14 04:38王磊
乡村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丽乡村

[摘 要] 乡土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挖掘、传承与保护乡土文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乡土文化自身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乡土文化建设,为生态中国的发展、文化自信的树立推波助澜。

[关键词] 乡土建设;美丽乡村;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4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而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软实力”。加强乡土文化建设是构建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

1 乡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乡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内人们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其包含习俗风情、服装、传统技艺、建筑、饮食、民间传说和孝文化等,构成了地方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及文化韵味。之所以说乡土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方面是乡土文化自身的内涵要求,另一方面是城乡发展差异。

乡土文化自身的价值内涵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因素之一。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来看,在我国古代,当人们谈及“乡土”时,主要是指人们对土地的拥有,在“拥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物质家园的一种精神享受,其也是人类情感寄托的家园。“乡土文化”的核心是“土”,“土”即泥土,其是我國数千年来农耕文化的缩影,人们逐渐将土地农耕的方式发展为人类演变历程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动态的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因此赋予了乡土文化价值内涵更多的时代性。总之,对乡土文化的延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整个人类精神文化进步的根基。如今只有真正了解乡土文化,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其他文化的多元性功能,才能培养出具有乡土意识的公民。同时,人们凭借乡土情感与亲和力,既了解了历史、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又能使乡土文化成为长久的文化资源。

从城乡发展差异来看,加强乡土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繁荣发展,造成城乡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乡村似乎成了一个落后与传统的代名词,成为贫穷的象征。因此,乡土文化发展开始呈现边缘化趋势,急需大量的人才加强发展乡村文化。钱穆先生认为乡村具有自然、安定的气息,城市具有活跃、文化的气息,二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因此,乡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是人类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乡土文化建设影响农村青少年成长,而由于教育是引领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延续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教育是乡土文化的“生命机制体”。教育将乡村、家庭、学校相连接,成为传播乡土文化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乡土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坚持与创新并行,有利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统一,有利于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 乡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乡土文化的建设与生态中国的建设、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密切的关联。

近代以来,工业的大力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创想,努力营造了一副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未来发展蓝图。诚然,生态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生态乡村的发展,生态乡村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树立乡土文化理念,只有明确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才能为生态中国的营造添砖加瓦。乡土文化经常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也就是“和”是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和”体现为一种协调、可持续、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乡村文化中的具体体现[2]。唯有人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局面,方能助力生态中国建设。

同样,乡土文化建设关乎文化自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几乎成了“落后”“陈旧”“贫穷”的代名词,这些负面的标签使得乡村居民逐渐形成了自卑感。加快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对于乡村居民重建乡土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帮助。

3 乡土文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3.1 厘清乡土文化所包含的范畴

要想加快推进乡土文化建设,需厘清乡土文化所包含的范畴。乡土文化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含古村落、乡土建筑、乡村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包含民俗风情、民间表演、传统节日等。对乡土文化的建设除了充分考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个方面的特性外,还需考虑乡土文化的脆弱性、综合性、活态性等特点。

3.2 秉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乡土文化具有脆弱性特点,尤其体现在传统村落、古村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许多传统村落的居民开始对自居的传统建筑加以修葺,许多居民对传统建筑或私自拆毁或进行加建,这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即便是随后进行补救、抢修,但也失去了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原则。而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不仅仅需要居民个人具备文化保护意识,还需要形成相应的保护体系。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有2条路径,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意即从政府到村落,再由村落到居民,或从居民到村落,再由村落到政府。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牵头,协调各个职能部门,设立专门的乡土文化保护机构进行指导与规划,再由村落落实,最终体现在居民的实际行动中。也可由居民提出倡议、由村落进行申报,形成非政府组织或协会。总之,要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上下联动保护模式。

3.3 扎根乡土,在“地化”上进行传承

乡村居民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应充分填补这些闲暇时间,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首先,乡村居民可以参与乡土文化活动,如“草根村晚”、影视制作、旅游纪念品制作等。村民通过参与乡土文化活动,对本村落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宣传,从而达到推进乡土文化建设的效用。其次,乡村居民可以欣赏乡土文化展览活动,可在村内设立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开展一系列活动展览或展演,让本地居民了解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自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再次,音乐艺术具有通俗性、大众性特点,传播较为迅速与广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特性开展文化活动。在音乐作品的选取上,可以选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现代音乐艺术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民族元素较为丰富的戏曲音乐等,这样既能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传承与弘扬中国经典音乐文化。最后,乡村居民可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如利用聊天软件转发相关的乡土文化宣传信息、与他人口述本村村史等活动。

3.4 塑造乡土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乡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文化运动系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时代性、民族性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其内涵。在此基础上,许多古村落将“乡土文化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旅”热潮[3]。政府部门或村落组织者要明确各个村落的乡村文化特色,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塑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以此来盘活当地经济,形成优质的生态经济产业链,从而打造良好的乡土文化传承保护模式。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基于自身要求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加快乡土文化建设能助力生态中国的发展、文化自信的树立,参与创作、观看欣赏乡土文化活动是加快推进乡土文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方李莉.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艺术人类学视角[J].民族艺术,2019(3):27-36.

[2]方李莉.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J].民族艺术,2018(1):17-2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王磊(1995—),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音乐文化学。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美丽乡村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