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凯 邹倩倩
[摘 要] 产业链精神是产业链形成、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被产业链参与主体认识到的产业链发展的本质与客观规律。产业链精神来源于团队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但产业链精神追求的是产业链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单一的个体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因此更突出共生信任精神、战略协同精神和链式创新精神。基于产业链精神的内涵阐释,对产业链精神的时代性、民族性、国度性和国际性四大特征,及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澄清了学界模糊认识的重要环节,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也为参与国际产业链竞争提供思想准备。
[关键词] 产业链精神;内涵;特征;产业链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06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9-0049-03
行业的发展不断突破自身形成产业,在产业中链核企业的带动下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链。由于工业起步晚,产业链的概念虽然在中国学界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链核企业少的诸多短板,在参与国际产业链竞争中整体优势不明显。为此,中国提出了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产业链领域的一场革命和一次长征。而精神具有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产业链精神同样可以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产业链精神溯源
精神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历史和意识形态演化中逐步规定并发挥作用的[1]。同理,产业链精神是随着中国产业链的实践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其存在的根据和前提是已经存在的团队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产业链精神是对这些精神的合理因素的辩证否定和扬弃。
一是团队精神是产业链精神的基础。团队合作源于劳动分工,在人类的共同劳动中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能力与水平。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团队精神由农业文明的简单分工变的日益复杂,形成了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是一个开放、有序的系统,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最终产品的各类群体的集合,在坚持产业链整体利益的共识下,个体人和个别企业通过各自的奉献和付出实现了集体力,保证了整体产业链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工匠精神是产业链精神的源泉。工匠精神虽在东西方文化中有所差异,东方工匠精神更重视“尚技”、“崇德”和“道技合一”,西方文化中工匠精神则强调“追求完美与极致”,共同点则体现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坚守专注和自我革新等优点[2]。产业链无论有多长,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工序上,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和工序上,一旦某一个工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整个链条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从三聚氰胺事件到假疫苗事件,以及同类产品质量的差距,都能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是产业链精神的源头活水。
三是企业家精神是产业链精神的统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从事管理实践和组织生产中体现出来的才能、才华,认为企业家精神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3]、“对已经存在机会的把握能力”[4]、“将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产量较大的领域”[5]、“消除市场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6]。产业链是由节点企业构成的,产业链整合与延伸都是在企业家的领导下完成的,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生产、资本运作的能力决定着产业链的高度和水平,因此在产业链精神中起到了统率的作用。
四是商业精神是产业链精神的灵魂。在重农抑商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商业文化并未形成主流文化,但可以从晋商、徽商的商道和商业伦理中体会到,如“以义取利、道义为先”、“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结交務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近代西方文明中则可以看到在重商主义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其商业精神体现在以贸易为特征的商业实践,特别是超血缘关系建立的各类经济组织的“企业法人意识”、契约精神,为美国的大陆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甚至成为美利坚民族灵魂中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7]。产业链的发展是在分工和市场交易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伴随着分工的复杂化和市场交易频度的增加而升级的,分工的发展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商业繁荣则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
五是工业精神[8]是产业链精神的后盾。重商主义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带来了暂时的繁荣,却又相继衰落,在工业精神引领下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的新代表,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工业技术的升级与改造提供了契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切实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如果说商业精神为产业链的整合提供了市场的敏感性,那么工业精神则为产业链的延伸和跨领域整合提供了实现性。
二、产业链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产业链精神的理念。产业链是经济领域介于企业和宏观经济的中观组织,具有网络式产业联盟或一体化产业聚合体特征。产业链精神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发展逐步展示出来,奉行着三大理念:一是包容的理念,正是产业链节点企业始终抱着“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将不同领域的新需求、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纳入到产业链条之内,通过信息链、创新链整合资源链、技术链和生产链,不断为顾客提供多品种、高品质的最终消费品。二是开放的理念,产业链坚持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作为产业链条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必须在这个原则下适度向其他企业保持开放姿态,实现信息、资源、技术、资金等的共享。三是自由的理念,产业链的发展历史进程是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共同支配下,不断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实现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发展的,从其本质上看,产业链的发展是自由的。
产业链精神的概念。产业链精神是在“包容、开放、自由”三大理念指导下对已有的团队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商业精神、工业精神的批判和辩证否定,为此,本文将产业链精神规定为:为全心全意满足顾客高品质需求或国家安全,在坚持社会责任和道义优先的前提下,主动搜寻实现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和方法而体现出的共生信任精神、战略协同精神和链式创新精神。
产业链精神的内涵。一是共生信任精神是产业链凝聚力形成的基础,作为一个松散的企业组织,虽然有着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不能绝对排除每个企业的经济计算属性,产业链节点企业应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突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际信任、制度信任而走向共生信任,防止出现因个别企业利益受损造成的整个链条信任的丢失,最终影响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二是战略协同精神是产业链平稳顺畅运转的保障,作为不同时空格局中的产业链节点企业,如何实现从无序散乱状态向有序集体行为的转变,关键是要培育、植入战略协同精神,克服节点企业线性、单向度的产业链“自娱性”机制,形成合作、沟通、交流的自觉性、经常性,构成整个产业链平稳运行的保障机制。三是链式创新精神是产业链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链式创新精神是产业链创新链的抽象与提升,与单个节点企业孤立创新不同,链式创新要求每個链条的节点企业同时谋划创新、同时部署创新、同时推进创新技术落地,产业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但又与单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同,产业链需要的是三者的集成创新,所以离开了链式创新精神的指导,则产业链必将很快陷入困境之中,同时链式创新精神又是克服产品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确保创新能够实现产业链乘数效应最大化。
三、产业链精神的特征
产业链精神的时代性特征。产业链形成和发展均体现着产业链精神,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其鲜明的特征,在农业文明时代,产业链精神则体现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精神特征,在工业文明时代则体现与机器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精神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业链精神的内容也将不断得到充实而迈上新的阶段。
产业链精神的民族性特征。产业链各节点企业是由不同民族的企业家、商家和工匠参与的,由于不同民族的地域条件、资源禀赋、宗教信仰和习俗等的差异,必然会对产业链精神的形成打上民族的烙印,如英吉利民族、法兰西民族、日耳曼民族、美利坚民族、大和民族和我国不同民族地区,产业链精神会因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
产业链精神的国度性。在当今时代,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多是在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会直接影响资源、要素等在不同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不同区域、不同环节之间的配置,如德、日重视工匠精神,而美国强调商业精神。
产业链精神的国际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互通的实现,产业链的发展也从一国走向另外一国,典型表现是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在全球化的实现,除了极个别国家的产业链因封闭而仍在一国存在外,更为经常和普遍的是产业链的跨国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链精神也必然会带有国际化的特征,包括生产标准的国际化、技术规范的国际化、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和产品销售的国际化。
四、产业链精神对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意义
一是澄清学界模糊认识的重要环节,在2019年召开的中央财经第五次会议上将“产业链现代化”明确为产业链发展的目标,但用什么样的精神来指导产业链现代化,在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如有的学者认为“应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9]、“扩大中国产业链要有工匠精神”[10],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产业链精神虽然离不开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但产业链精神的共生信任、战略协同和链式创新的精神内涵又具有独特性,因此不能简单用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代替产业链精神。
二是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具体包括:为中国不同体制、类型、地域的企业形成产业链和实现区域“三产融合”提供向心力;为产业链要素的生物链、资金链、信息链、能量链、物流链、企业链和技术链等之间的整合提供凝聚力,实现由松散无序状态向“石榴式”抱团生存状态转变,进一步强化“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之间的握手。
三是为参与国际产业链竞争提供思想准备,以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兴产业链,将全球的国家分为自主创新为主的“头脑”国家和模仿创新的“躯体国家”,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不同的分工和协同形式,发达国家通过并购、股权投资等手段不断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整合、拆分,甚至肢解,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产业链精神的提出强调以链式创新精神为主导,在指导发展中国家走出低端产业链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永佶.黑格尔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499.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8.
[3]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M].纽约:哈伯与敖出版社,1975:125-127.
[4]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4-39.
[5]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8-83.
[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98-205.
[7]李连广.“商业精神”与美国20世纪前的扩张[J].商业时代,2012(8):144-145.
[8]董明珠,企业“工业精神”可以缺失吗[EB/OL].https://article.pchome.net/content-121005.html,2006-9-21/2020-3-29.
[9]梁启东.如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EB/OL].http://politics.gmw.cn/2019-08/31/content_33124946.htm,2019-8-31/2020-3-29.
[10]樊纲.扩大中国产业链要有工匠精神[EB/OL].http://www.cnr.cn/gd/jjzx/20191212/t20191212_524895948.shtml,2019-12-12/2020-3-2.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