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0-12-14 03:43于璐
考试周刊 2020年93期
关键词:创造教学做合一绘画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教育理论,让教师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更深入地探索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规律,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创新型教学理念,切实掌握创新型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中真正感受人文色彩的魅力,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课堂透过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想象力的魅力,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到现在的新课改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路指导方向是明确的,针对小学学生绘画技能总体不高的现状,笔者尝试自己在教学中实践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创造;绘画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强调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都应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这一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 小学绘画技能的现状分析

新课《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1. 尝试感受不一样的绘画工具,通过多看、多想、多做的方式,大胆地把你的想法以及此时此景的想法表达出来。

2. 尝试自己没用过的美术工具,运用网络平台,通过多看、多想、多做等方法设计以及表现。

3. 采用多种方法对每次的主题进行设计、想象以及关注当下热门的事件进行记录和创作。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还停留在幼儿阶段。这主要和家庭启蒙教育,社会学习环境有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们发展想象力,训练发散思维正是我们低年级美术老师所要研究的课题。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所国际学校,这边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个性教育,除少数中途插进来的学生外,本部一直上来的学生创造思维还是可以的。根据《课标》可以适当变化的原则和学生学情,我尝试让低年级学生大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而不仅仅是根据PPT图片一味地绘画模仿。

二、 早期家庭美术启蒙教育的内容单一

早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孩子们对世界的初步认识,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完成的。为了便于认识理解,很多婴幼儿读物中的图片都是很简单很形象的。太阳就是圆形,外面围着一些斜线。小草就是三条散开的斜线。大树就是上细下粗的梯形,……这样的图片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出物体,很适合婴幼儿阅读。但是这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容易让孩子对具体的事物形象认知缺乏,脱离形象思维的范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接触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手工制作,作品欣赏,设立“创作墙”等等。

三、 简笔画的学习干预孩子的天性思维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启蒙教材,其中简笔画的教材销量很高,很多孩子对“简笔画”的反复、长期地临摹学习是儿童学习美术的一大忌,对某一形象的反复的描摹,禁锢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使孩子们视眼前的“活物”于不顾,表现出来的就仅仅是那些概念化的形象。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位中国小学生移民到美国,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画得太好了,让美国教师和学生都很惊叹他的画技。可是在要求他自己创作时,他却无从下笔。人家评价:“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因为中国的孩子多数从小接受教育学习别人,却是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的发展与认知事物的联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美术是人文性质的学科,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正确与否,从狭义上说它关系到儿童对美术审美的认识问题,广义上讲它直接影到儿童创造心智的培养。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阻止,而应该是正确地引导。

四、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十年樹木,百年树人”,育人成才应从小做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多数父母对孩子常常说不可以、不允许等类似的字眼,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从话中可以看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在言教、身教、境教上下功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为孩子的创新提供精神导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创新。设计活动,生活中鼓励创新,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幼儿创新游戏的各种条件,包括提供场地、时间、材料等。在创新游戏中,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用侧面引导,直接指导的方式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美术、音乐、文学等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以此为载体,用于模仿创作,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添笔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可组成房子、厨师);变画,也可以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不局限于老师的范例,鼓励幼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感受。

五、 对学生的创作指导需“教学做合一”

古训有云:“师法自然。”早期美术教育,我认为应该拓宽教学内容,强调主题、想象创作,适当加强写生训练,让孩子有一个能独立思考的独到的见解,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及独到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艺术个性。现在的学校幼儿美术教育也一直在强调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学内容也是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出现,在某一个基本形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自己创作为主,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在小学低幼阶段,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写生活动,找一些孩子所熟悉的玩具、生活实物进行写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逐渐给他们接受抽象性物象的学习和描绘,逐步学会观察,树立正确的形象认知感。在苏教版第三册和第四册中,就有很多可以写生的内容。关于学习花和树的教学版块中,我就连续安排了两次校园写生,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孩子一边画一边说,“哦,原来树枝是这样交叉的!”既充分利用了学校资源,又对身边的事物有了具体的了解。在一个画虫的教学版块中,经常会有孩子问“老师,蚂蚁有几条腿?”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缺乏观察的表现。我带了虫的标本让孩子们写生,大家画得很认真,作品形象把握得非常准确,对这种虫子的外貌特征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恐怕再也不会忘记它有几只脚了!

六、 改变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

反思自己的课堂实践,平时的课堂中还是过多引导学生,很少专门花一节课来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会无从下手。学了三年级《有趣的生肖邮票》这样一课,我设计了一个寄信的教学过程,孩子们把设计的邮票贴在信封上投进老师的信筒里,由老师给它们盖邮戳,特别好的就是两颗五角星,一般的就是一颗五角星。打这样的等第,孩子们觉得既新奇又好玩,表现得很兴奋。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画画,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没有束缚,越飞越远,第二课时我想让学生尝试着坚持一周每天画个随笔画,但因为自己的要求不明确,好多学生上交的五花八门,甚至很敷衍。第二次再布置小组任务时,我在情感上、看了很多微博上画画爱好者的小视频、内容上先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铺垫后,学生完成的效果就好了很多。

七、 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需“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课堂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班上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国际学生家庭原因,常常会跟随父母世界旅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鼓励他们出去玩的时候随身带个小画本,随时绘画记录。相反一些插班生因为从外省转入,由于条件的原因有的甚至从来都没真正意义上学过美术,中规中矩地画画,我常常也鼓励这类学生也可以网上多看些视频最大限度地,多读些书,能把读完故事书后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八、 重视“学法指导”,善于启发学生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在课堂上每当出现新的火花时,我反而最大限度引导,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做课题中的主导者。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艺术源于生活,平时我利用环境、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不一样的语言环境。我在每个周五都会给学生找一些好的適合他们的绘画创意视频,激发兴趣。我们学习艺术的经历告诉我们多看多思考会自然而然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小学生思维的提高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班每个孩子人手一本自己的随笔绘画本,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积累帮助下增加想象能力,最后在绘画的积累中学会绘画艺术情感表达。

(二)绘画日记记录生活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怎么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后来想到可以让学生尝试啊。在绘画的过程中记录生活的点滴、描绘美好的事物,同时也为自己的语文写作也积累素材。通过几个月的坚持我惊喜地发现孩子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令我感动的是一次石头或蛋壳上的小作《卵石动物造型》和《有趣的蛋壳造型》,我仅仅要求学生注意随形就好,好多个孩子画笔自由纵情地挥洒。他们自己愿意去画,而不仅仅把写作当成负担和任务,这才是我想锻炼他们写作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郭广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31-232.

作者简介:

于璐,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创造教学做合一绘画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