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 “课赛一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14 09:24鹏,眭翔,吴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赛一体竞赛

颜 鹏,眭 翔,吴 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常州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区域制造业企业对智能装备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本地区智能装备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三个专业整合起来,构建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共同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智能装备专业群内部,我校实施了“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一、“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的内涵

“课赛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课”是以校内开展的课堂课程教学为主,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赛”主要是指学科竞赛或仿真性模拟平台,包括高等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高校之间组织的技能比赛等竞技性的职业活动。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学生参加的大赛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创新创业类大赛,一类是技能大赛。[1]“课赛一体”将各类大赛的标准和竞赛内容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将竞赛培训与训练融入课程教学,旨在以专业竞赛促进学生对专业认知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赛一体”以“双创”竞赛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替代相应专业课程考核,获取相应学分。教师通过将竞赛内容引入教学,促进了项目化教学的成型。[2]

二、“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大赛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是举办大赛的主要宗旨。但是,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过程中,容易出现“重比赛、轻育人”的现象,过分集中装备、教学资源到少数参加比赛的精英学生身上,而广大普通学生难以从中受益。高职专业群内“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存在个性化杰出人才培养和普通人才共性培养互相独立、以赛促教难以落实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依托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以竞赛为引领,探索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中的三大问题:第一,如何解决课程教学与技能、双创大赛相对割裂,竞赛需要大量时间集中培训,课程体系支持竞赛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竞赛的普惠性问题——目前各类双创、技能竞赛主要锻炼少数杰出学生,普通学生难以得到锻炼机会;第三,如何实现“课赛一体”育人模式常态化运行的问题。

我校通过在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内实施“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以比赛为引领,全面改进课程体系,优化竞赛系统,设计保障机制,确保“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的顺利进行。

三、“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的构建

(一)“课赛一体”的育人体系

2014年,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2016年建立新专业)开始实施底层共享、高层分立的课程体系,以“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戈特杯”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为导向,探索“课赛一体”育人模式,将学历教育和竞赛融合起来,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1.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育人模式

我校将部分专业课和基础课作为共享模块进行建设,在共享模块内开设创新文化课程、专利检索申请、创业训练基础、创新方法等创新创业课程。在高层分立的专业模块内开设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专业课程,可以将基础课程所学到的创新方法、技能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创新,并产生一些创新创业成果。[3]这些课程为学生设计科技作品、参加创业训练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储备,也与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相衔接。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育人模式结构图见图1。

2.融入技能竞赛项目的育人模式

我校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三个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联合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南戈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了与岗位核心技能密切相关的竞赛项目,建设了三个适合进行竞赛和课程教学的实训室,开设专业综合课程对标技能竞赛。我校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开设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专业综合课程,该课程对标学院技能竞赛节中的机械零件制作比赛赛项;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开设机电工程综合训练课程,该课程对标机械行指委在2016年开始举办的“南戈特杯”机电设备装调大赛;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内开设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专业综合课程,该课程对标“欧姆龙杯”全国SYSMAC自动化设计大赛。竞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课中进行讲解学习,不需要另外培训,学生要想获得毕业证书,就必须通过在专业综合课中的技能实操项目测试。“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结构见图1。

图1 “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结构

(二)多通道多层次的培育体系

我校在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上,在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内重新构建了“两层两赛三分类”的人才培育体系。“两层”是指两层培养载体:第一层是课程体系培养;第二层是特色平台培养,就是通过名师工作室、学院大学生双创中心、学院创业街道等载体进行个性化培养。“两赛”是指专业群内比赛与校级以上比赛:第一级赛事是专业综合课结束后进行的专业内选拔赛,也是专业综合课的结业考试;第二级赛事是指学校举办的“双创”比赛、“南戈特杯”机电设备装调大赛,校级以上的“欧姆龙杯”SYSMAC全国自动化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等更高级别赛事。“三分类”是指专业群内的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全部参加专业群内的技能竞赛和双创竞赛,根据竞赛成绩选拔出技能促进型、技术创新型、创业自强型人才,分流进入名师工作室、大学生技术创新中心、学院创业街道等平台进行特色培育,然后进一步参加更高级别赛事。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人才培育体系结构图见图2。

图2 多层次多通道人才培育体系

(三)“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的运行机制

1.竞赛运行机制

我校出台了《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课程认定与验收办法》《学校“技能节”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从实训室管理、教师激励、经费支持等方面保障竞赛项目的运行。

2.企业协同机制

我校与南戈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联合开发比赛项目,营造比赛环境。企业派遣工程师作为教师提供培训、在学校组织行业竞赛,并提供经费支持比赛。同时,企业以行业竞赛为窗口,推销比赛设备,获取潜在经济收益,以此为企业连续赞助比赛的内在驱动力。

3.学分折合机制

我校出台了《竞赛学分折合管理办法》,从学分认定、记分标准、折合转换、学分积累等环节,做出一系列规定,保障各种竞赛与专业课程之间学分转换融通。

4.绩效评估机制

我校强化校企合作育人过程管理和激励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各个竞赛项目实施实行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学校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加强管理,强化项目考核评估,确保校企合作项目有序推进。

四、“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课赛一体”育人模式从2015年开始实施,经过四年运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一)构建了教学与竞赛融合的课程体系

针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群人才课程体系,开设市场SWOT分析、SYB创业课程,并针对“挑战杯”等技术创新类比赛要求,开设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每个专业内还开设液压与气动、机电产品仿真设计等融入创新技能要素的专业课程。[3]通过这些课程,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将创新创业教育所倡导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校企协同开发既适用于产业需求,又可以作为技能竞赛项目的典型教学案例。因此,我校以行业比赛为引导,将项目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专业课程,开设专业综合课程对标技能竞赛,实现“课赛融通”。[4]

(二)构建教学与竞赛融合的竞赛系统

在技能大赛方面,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建立了专业群内专业技能大赛和行业技能大赛两级大赛机制。两个比赛采用相似赛制,专业群内全部学生参加本专业内部举行的技能大赛,成绩优秀者可以参加高一级的行业比赛。比赛成绩被作为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毕业前综合实操技能的评价指标。在双创大赛方面,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构建了“专业群双创大赛—院级双创大赛—省级以上双创大赛”三级竞赛机制,专业群内所有学生参加专业群内的双创比赛,挑选出优秀作品后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三)构建教学与竞赛融合的保障机制

根据课赛一体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需保障工作需求,我校分别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物质支持三个方面构建保障机制,设立专业群竞赛委员会,协调和管理专业群内的比赛。同时,我校还出台了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遴选方案、大学生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结合学校层面的相关政策,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形成了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常态化训练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保障机制。校企共同参与物质保障体系建设,联合开发了适合“课赛一体”教学使用的实训设备。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联合举办赛事,校企携手共同促进“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常态化运行。

(四)改变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校热企冷”的状况

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以大赛为导向,通过建设“课赛一体”的硬件环境,引导企业持续投入。企业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把竞赛作为企业展示与推销产品的窗口,可以达到推广设备的目的,大大增强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南戈特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在我校举办“南戈特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各公司每年总投入20多万元用于更新我校实训室设备、培训比赛师生和举办比赛、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力支持学生实训教学。其中,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了15套视觉系统和6套机器人,大大完善了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实训平台硬件环境建设。

(五)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操技能水平提升显著

经过“课赛一体”育人模式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空前提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由于专业综合课程考试作为评估学生毕业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标志,并与毕业条件挂钩,学生训练实操技能的紧迫感大大增强。在前有引导、后有压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和2018年,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两次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在我校承办的“南戈特杯”机电装调大赛中,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三年(2017—2019)获得一等奖。在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欧姆龙杯”全国自动化设计大赛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三年(2017—2019)获得一等奖。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两年(2018—2019)获得江苏省赛区二等奖两项。2019年,全国首次进行的“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初级资格试点考试中,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首批试点的29名学生中,通过28人,通过率高达97%。

(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通过实施“课赛一体”的教学模式,倒逼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专业群内 6名青年教师获得了发那科机器人培训教师证书,1人获得发那科机器人程序员A级证书。在6名教师中,5名青年教师获得了“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考评员证书,数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19年,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团队7名专业教师中,有5人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其中3人是30岁以下青年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有4人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这两个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质量奖获奖比例居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学团队第一、二名。近三年,专业群内共有6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在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1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明显提升。

四、实践体会与思考

我校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积极探索和实践“课赛一体”育人新模式,通过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团队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共建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5]

1.“以赛促教,教赛相长”有效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

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在专业群范围内实施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融入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各种竞赛只能促进少数精英学生能力提高的问题,将竞赛大众化、普及化,使更多学生受益,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为参加各级竞赛储备了人才,有效提升比赛成绩。

2.“分类分段,实战导向”使学生培养更加个性化、实用化

首先,我校与企业共同搭建“课赛一体”的教学环境,共同开发竞赛项目,引入企业名师培养学生,在多个环节引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深化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其次,通过在专业群内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分层的改革创新,我校解决了困扰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众与个体、普通与优秀的点面兼顾问题。

3.“多方联动,收益驱动”有效保障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持续性

我校在智能装备技术专业群内构建了竞赛系统,与校级培养平台和赛事、省级以上赛事组成了一个上下联动的竞赛和培养体系。同时,我校以举办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通过利益驱动,吸引企业在人员、技术、资金上投持续入,改变以往人才培养“校热企冷”的局面。在充分考虑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诉求基础上,我校设计、实施了一套保障各方受益的制度,从而确保“课赛一体”化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课赛一体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看竞赛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创新思维竞赛(3)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