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珊,毕 莲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病程中伴随的体内蛋白质和能量储备不足的状态,是饮食摄入不足、体质指数下降、低蛋白血症、微炎症因子升高及骨骼肌异常消耗的临床综合征[1],具体表现为纳差、消瘦、疲乏、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经过不断研究发现PEW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发病率高,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祖国医学对此病并无相应论述,但依据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的“虚劳”中,涉及“水肿、关格、溺毒、痿证、胸痹”等,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心、肺、肝、胃、肌肤、络脉等相关。随着透析时间延长,MHD患者心理疾病逐渐凸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2]并影响长期预后[3]。《管子》日:“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情志因素贯穿MHD患者PEW的整个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从发生发展、治疗两方面对情志与MHD患者PEW的相关性进行阐述。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正常七情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只有太过或持续不解,才会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引发或加重疾病。心肝脾三脏的生理功能与情志密切相关,但有研究发现情志功能失调与肾脏脏腑功能失常亦互为因果。
导师认为MHD患者PEW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湿毒瘀互结,其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互根互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传变,功能上相互协调。脾在志为思,主运化,其华在肉,《丹溪心法》日:“忧郁伤脾,不思饮食。”忧思郁滞,脾气郁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不思饮食,水谷精微无以生成,气血生化乏源;脾失健运,转输障碍,肌肉失养,故常见恶心、纳差、脘痞腹胀、神疲乏力、肌肉瘦削、骨节羸弱等症。
肾藏精而主志,在志为恐,其华在骨,传统研究中对情志与肾脏或肾脏病的关系阐述不多,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情志与肾亦有重要联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脑为髓海”,的关系轴说明了肾与脑之间的关系密切,而脑为元神之府,主人的精神意识,精不足则脑髓不充,出现紧张、不安、担忧、惊恐等表现。心神不宁,终日惕惕不安,则致全身气机不畅,促进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都从心而发,正如《类经·情志九气》提及:“情志之伤……则无不从心而发。”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流注全身,濡润滋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密切相关。《灵枢》云:“血者,神气也。”心神可影响心血的运行。如悲忧无度喜怒无常,伤及心神,导致心神无主,心气涣散,或致血液在脉中循行不畅,形成瘀积,经络瘀阻,或脉中血液匮乏,脉络空虚,肌肉筋脉失养,则出现疲乏、肌无力、长期致肌萎缩等症。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医碥·郁》中提及“百病皆生于郁,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肝气郁结,气机失常,则可见恼怒、抑郁等情志不畅,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肝不藏血,精血亏虚,五脏六腑和四肢毛窍失养,可见神疲乏力、耳鸣头晕、面色苍白或萎黄、爪甲色淡等,慢性肾脏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常伴肾性贫血,部分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可诱发并加重PEW。
由于MHD患者PEW是一个慢性、持续性疾病,患者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失衡,加快抑郁的进展。研究表明抑郁在慢性肾衰竭阶段患者中越来越显见[4],MHD患者抑郁患病率高于其他慢性病所致的抑郁(如:慢性肾脏病患者:20%-30%;充血性心力衰竭人群:14%)。影响MHD患者抑郁危险因素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透析史,婚姻状况,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水平等[5-6]。
情志因素可加重MHD患者PEW的病情,我国大多数病人对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尤其是MHD患者,生命的延续必须依赖长期规律透析,对病情好转的期望值减小,对生存的希望愈发渺茫,以至于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与治疗不积极。当前我国对MHD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关注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人际交往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对抑郁的影响,极少将PEW这一指标纳入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因之,本研究提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透析充分性、干体重控制、透析中、后的各类并发症及患者的整体情况,还应对伴发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各透析中心应积极创造优良的治疗环境,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深夜血液透析机会,让他们能够维持基本职业能力,找回自己在社会、家庭的归属感,提高人生价值。另外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在统一战线上,多层次多方位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以早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因为情志因素与MHD患者PEW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系,因此,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患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改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疗效和生活幸福指数。另外,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患者的精神、情志状态,尽早发现伴情志障碍的患者,防治结合,进行早期干预,对患者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