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系统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疾病,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占总人数的3 ~4 成[1]。临床上目前对大多数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所实施的化学治疗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若能够发现某些可评估肿瘤复发、预后的相关指标,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改善其治预后极为重要;何昕[2]等人研究发现正常人发生淋巴瘤后其机体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出现明显增加。本研究选择选取126 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初诊弥漫大B 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分期、危险程度患者CRP 浓度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旨在分析CRP 水平检测对于弥漫大B 淋巴瘤的意义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126 例于2015 年3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且确诊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Ann Arbor[3]肿瘤分期,根据国际预后指数实施危险程度分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实施CHOP 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纳入标准:患者经诊断符合2008 年WHO 定制的淋巴肿瘤定义[4];确诊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期间无细菌感染发生;治疗前6 个月并未口服免疫调节以及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性伙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脏器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等严重脏器疾病。
入院第2 天患者抽取其早晨5ml 左右的空腹肘静脉血,低速离心至少10min,取其上层清液,采酶联免疫法(购自罗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不同分期及危险程度的血清CRP 浓度。
记录并对比不同分期及危险程度患者的CRP 浓度,分析其相关性。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CRP 浓度用(±s)的表示,采用t检验,分期和危险程度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 法分析不同分期、危险程度和CRP 浓度的相关性,以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26例患者中男66例,女60例,平均年龄(33.3~75.7)岁,分期:其中I 期患者共30 例,II 期患者共35 例,III 期患者共37 例,IV 期患者共24 例;危险程度:高危患者共29 例、中高危患者共32 例、低中危患者共36 例、低危患者共29 例。
Ⅰ期患者的CRP水平低于Ⅱ、Ⅲ、Ⅳ期,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且Ⅲ期患者低于Ⅳ期,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CRP 浓度升高其病理分期增加,呈正相关(r=0.793,P=0.009),呈正相关(r=0.763,P=0.011),病情越重CRP 值越高。见表1。
表1 不同分期患者CRP 水平对比(±s)
表1 不同分期患者CRP 水平对比(±s)
注:和I期比较,aP <0.05;和II期比较,bP <0.05;和III期比较,cP <0.05;
分期 n CRP(mg/L)I 期 30 13.95±2.84 II 期 35 21.12±2.67a III 期 37 27.66±3.67ab IV 期 24 34.12±3.35abc
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低风险患者的CRP水平低于低中风险者、中风险者和高风险者,低中风险者低于高风险者、中风险者,且中风险者低于高风险者,差异显著(P<0.05),呈正相关(r=0.791,P=0.009)。见表2。
表2 不同危险分组患者的治疗前CRP 水平变化(±s)
表2 不同危险分组患者的治疗前CRP 水平变化(±s)
注:与低危对比,aP <0.05;与低中危对比,bP <0.05;与中危对比,cP <0.05
危险分组 例数 CRP(mg/L)低危 29 12.61±5.34低中危 36 19.27±5.77a中危 32 25.78±5.78ab高危 29 33.03±6.84abc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作为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大多采用化疗方式为患者治疗,部分患者疗效较好,可痊愈,然而仍有多数患者化疗后无法完全缓解,最终导致死亡出现。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国际淋巴瘤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Lymphoma prognosis index,IPI)系统预测淋巴瘤患者的疾病情况,5 年内患者的生存率在25%~70%的范围之间;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代,修订的IPI 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及预后情况[5]。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步,基因表达谱不仅仅可以通过靶向方式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还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准确信息,然而该技术大多花费高昂、用时较长,且有较高的实验要求,因此,无法普遍开展[6]。因此如何广泛开展某种能够提高评估患者预后准确性指标对于临床意义重大。其中CRP 作为肝脏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结构为环状五聚体的蛋白,梁艳等人[7]发现,淋巴瘤细胞中CRP 在呈现高表达状态,而肿瘤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容易形成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转移中发挥作用。此外,肿瘤细胞大量分泌IL-1、IL-6 等细胞因子,主要发挥促进肿瘤生长的功能;同时这些因子可以进一步刺激肝脏分泌CRP,提高其在血清中的浓度[8]。已有研究在实体肿瘤中报道[9]CRP 浓度更高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CRP 浓度低的患者,并认为CRP 浓度作为判断肿瘤发展及患者生存率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医学界着重分析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预后,KT Troppan 等[10]回顾性分析了477 例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得出结论CRP 可以作为疾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邹海燕等[11]报道发现CRP 是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可以将其看做评估此类患者预后模型,提高评估疾病变化的能力。本结果显示,Ⅰ期患者的CRP 水平低于Ⅱ、Ⅲ、Ⅳ期,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且Ⅲ期患者低于Ⅳ期,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CRP 浓度升高其病理分期增加,呈正相关(r=0.793,P=0.009);此外,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低风险者的CRP 水平低于低中风险者、中风险者和高风险者,低中风险者低于中风险者、高风险者,中风险者低于高风险者,差异显著(P<0.05),呈正相关(r=0.791,P=0.009)。这其中可能的因素有:CRP 作为肝脏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具有五聚体环状结构的用于反映急性炎症的蛋白,淋巴瘤细胞内会出现高表达的CRP 蛋白,且机体免疫系统存在下肿瘤细胞更容易分泌数量众多的炎症因子,其在促进肿瘤生长、转移中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12]。随着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的发展,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出现障碍,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肿瘤细胞快速繁殖,大量分泌CRP,进一步正反馈调节造成肿瘤增殖、转移并浸润[13]。李相勇[14]等人亦发现淋巴瘤的不同类型所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学特点,因此本研究认为其他种类的淋巴瘤亦会发生CRP 表达升高的现象。
综上所述,CRP 水平能够反应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疾病情况,可以作为疾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