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军
(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结构性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供给不足与阶段性供大于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以及管理。要加快对传统农机的改造升级,根据各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广新型农机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目前,农业机械水平、科技水平、作业水平以及管理服务水平已经实现了快速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60%以上,粮食产能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表现出动力机械、小型农具、低档次农具较多,配套农具、大中型农具以及中高端农机较少的特点,因此,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改造传统农机,有效满足中高端农机的需求[1]。
此外,当前农机市场低端农机产能过剩、中高端农业供给不足,这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 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大喂入量稻麦联合收割机、大型采棉机等中高端农机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农业行业的优化升级。
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等,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对于农业机械需求较大。从当前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呈现集约化、大规模的特点,传统农机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作业需求,迫切需要引进中高端农业机械;同时需要完善农机管理机制以及配套服务体系,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改革。
现阶段农业发展呈现大规模、集约化的特点,农业种植规模扩大,传统的作业模式难以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加快机械化发展是必然选择。但是农民群体普遍经济基础薄弱,而中高端农机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大部分农户难以负担高额资金投入。而且,农民群体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在投资方面往往比较保守,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鼓励政策。
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3 方面。其一是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运输类农机装备偏多,占比超过50%;而关于农作物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相关配套农业装备较少。其二是农机装备不合理,目前主要是各种农作物种植机械装备,如马铃薯、小麦、大豆等种植机械;而随着农业发展,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不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种植方面[2]。其三是个体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拥有的农机结构不合理,个体农户的农机装备主要以小型农机为主,且多为自用,农机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整体利用率不高。
农业人员的素养会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缺乏技术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导致基层农机推广力度有限,无法给予农业人员专业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机械装备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农机装备,但操作难度较大,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若农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则难以有效发挥现代化农业装备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以及保险政策等,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必要保障。财政部门要视情况增加农业机械装备购置补贴,增量部分可以考虑向农作物主产区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增强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以及导向性。同时要完善相应的金融保障体系,包括中高端农业机械装备、大型农业机械的抵押贷款、金融租赁以及相关的信贷担保等,都要给予一定的倾斜。积极探索金融惠农方式,促进金融资源向农业生产方面集聚,尤其是针对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要重点解决经营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扶持其发展[3]。
此外,政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要加强合作,可以实行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政府单位提供担保、农业经营者购买保险的模式,使风险由多方分担,降低农业经营者的投资风险。资金要素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一旦农业经营者获得充足的资本要素,并且风险相对较低,就可以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进而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增加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目前农业机械装备中,运输装备占农机装备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多功能拖拉机不再上牌并逐步退出农机装备,应通过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户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农作物耕作配套机具,实现农机运输业向农作物耕作机械化发展的转变。
(2)农民分散购置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购置转变
土地流转后,农户以变卖或以农机具入股的形式加入服务组织,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服务组织购买适用的农机具,减少农机具的闲置,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4]。
(3)增加田间管理的农机装备设施
要增加田间管理的农机装备设施,比如灌溉系统、无人机等,目前对这些装备设施有极大的需求空间。政府部门要适当引导,通过政策调控,鼓励农业经营者购置此类农机设备。
(4)积极推动传统农机改造升级
农业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改造传统农业机械是必然要求。传统农业机械油耗高、排放污染量大、作业效率低,对于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标准,农机国二升国三势在必行。
一支高素养且具有较强开拓能力的基层农机管理人员队伍,可以有效提升农机推广力度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要向基层农机管理单位补充高素质人才,一方面要业务能力突出,能熟练掌握各类农机机械,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农艺知识。
要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要注重物质要素的投入,比如资金、机械、人力等,也要注重技术投入以及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升[5]。培养优秀农业经营者,加强对返乡农业人员以及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引导,使农机化从业人员的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务工收入,可以壮大基层农机管理人员队伍。
综上所述,近年来全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整体而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供给侧改革应重点解决现阶段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农业经营者缺乏资金要素以及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给予农业经营者充分保障,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