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蓝,徐德祥,王 华,张 程,赵玲俐,王取南,孙美芳,张 君,林之靖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合肥安徽 230032)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要求高校在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协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这也是全国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动力和目的。“课程思政”的概念源于2014年上海高校的教学实践,在2017年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所谓“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
《毒理学基础》是公共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搭配《毒理学基础实验》一同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机理的科学,《毒理学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毒理学基本概念,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转化过程,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及生殖发育毒性作用,危险度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基础》课程目标是教授学生毒理学基础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毒理学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检验检疫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服务于社会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打下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毒理学基础》课程德育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和水等)、食品及日用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中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协同思政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节俭、爱国的优良品德,向学生传递健康生活、优生优育和保护环境等科学价值观。
构建《毒理学基础》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结合《毒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授课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将各章节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化,讲授毒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选择经典案例,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3Rs”原则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契合 “3Rs”原则是毒理学研究中实验方法的设计指导原则,由英国动物学家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Burch于1959年首次提出,包括“优化”(refinement)、“减少”(reduction)和“替代”(replacement),旨在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降低或消除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疼痛或痛苦。“3Rs”原则与俭朴、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相对应,在讲授“3Rs”原则时可以向学生提倡俭朴生活,不可铺张奢侈,同时引导学生珍惜社会公共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给国家造成损失。
3.2利用越战“橙剂”案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越战“橙剂”案例是“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章节授课时常会提到的代表案例。“橙剂”是一种高效落叶剂,在越战期间被美军大量喷洒在越南境内用以清楚森林使得越共游击队无法得到掩护。“橙剂”中含有杂质二噁英,这类脂溶性化合物容易在生物体内产生蓄积,同时二恶英类化学物具有致畸毒性和致癌性。1975年,美国撤军,但6 700万升橙剂永久留在越南十分之一范围的国土上。它们通过食物链循环并在人体内蓄积,造成五十多万“橙剂婴儿”并使两百多万儿童遭受癌症和其他病痛的折磨[2]。越战结束至今四十余年,越南政府和“橙剂”受害者曾多次起诉美国落叶剂生产企业并要求赔偿,但由于越南国力孱弱,始终无法有效促使美方进行赔偿。
在讲解“橙剂”案例时,应让学生知道和理解什么是“弱国无外交”。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人才,而这些人才绝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大学生,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今大学生只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只有祖国强大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才能获得自立和尊严。
3.3通过“塑化剂风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生优育思想 “塑化剂风波”是“生殖毒性”章节经典案例。“塑化剂风波”指的是2011年5-6月间台湾地区在二百多家企业近千种食品中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2011年6月1日国家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塑化剂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是脂溶性物质,可以在体内长期蓄积。邻苯二甲酸酯是塑料加工过程中常用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制造食品和饮料的包装,主要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吸收进入体内。邻苯二甲酸酯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此外宫内暴露邻苯二甲酸酯可引起典型的睾丸退化综合症[3]。因此,在课堂讲授此案例时,提醒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不吃或少吃一次性塑料餐盒打包的外卖可以有效防止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有益身体健康。此外,鉴于孕期暴露邻苯二甲酸酯对子代的危害,倡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避免孕期不良因素暴露损害子代健康,提高优生优育意识。
3.4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念出发倡导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蓄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一类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备高毒性、持久性、生物积累性、远距离迁移性,因此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而言其毒性具有放大作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环节,包括有机氯杀虫剂、电子产品设备中的多氯联苯,以及生活中的副产品,例如城市垃圾、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恶英[4]。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强调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自然健康的危害,倡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建议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5]。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阶段[6]。《毒理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作为《毒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功能,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让专业课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内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毒理学基础》课程涵括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化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许多内容都适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素材,本文摘捡部分内容作抛砖引玉之用,全面、系统的发挥《毒理学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作用还需广大毒理学教育同行不断深入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