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娥,张婉君
(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2)
在医院科室的护理工作开展中,消毒隔离工作十分重要,主要是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以及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与隔离处理,避免其他人接触到[1]。护理消毒隔离工作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都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也与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存在联系[2-3]。只有做好护理消毒隔离工作,才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和个人健康。我院针对该项工作分别选择两种管理方式,现分析如下。
对我院某科室2019年护理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分析,该科室护理人员为20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0岁。该研究预先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征得所有护理人员的同意,并让其签署同意书。
针对科室护理消毒隔离工作,1~6月选择常规工作方式,护理人员按照此前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即可。在7~12月期间,则选择综合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对此前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应改进,主要方法如下:科室护士长等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并且集中做好消毒隔离,对清洁、无菌区与污染区进行十分严格的区分,每一个区域之间需要设置隔离屏障,保证操作流程“从污至洁”,且各个区域的物品有专门的存放区域。相关人员需要安装洗手与干手设备,安装感应水龙头等,确保防护用品处于隔离状态。在进入无菌区或者污染区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在缓冲间进行严格洗手与更衣、换鞋等。
在进行护理消毒隔离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做好流程的细化。病区人员的器械需要进行初步冲洗,之后需要进行密闭保存,并且通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及时取走。等到消毒供应室人员来到科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物品的交接与清点等,并且确认交接单上器械种类、数量是否准确,之后进行签字确认。针对污染程度较轻的物品、器械等,相关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等,并且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穿好防护衣、面罩、手套等,分门别类进行清洗,针对不同的器械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并且要严格控制好消毒的时间,避免时间不足影响消毒效果或者时间较长导致器械损坏等。
院感控制小组等成员需要对器械的消毒、包装与灭菌等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科学、完善的培训,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护理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培训的时候掌握各项环节、流程等。针对新的护理人员,需要选择“一对一”带教的方式进行讲解,所有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后,还需要接受完善的考核。护理人员还需要接受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并且认识到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价值。科室的领导需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与讨论,对平时消毒隔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两个月份的护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进行分析,选择科室自制评价量表统计,由院感控制人员、医生与护士长等进行共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好。
选择SPSS 21.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1~6月的护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得分为(61.1±2.3)分,而7~12月的工作质量得分为(92.9±1.1)分,数据分析后t值为55.781,P=0.00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护理消毒隔离工作当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项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就会导致消毒隔离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院内感染等情况[4-5]。
对于护理消毒隔离工作而言,其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足,很多护理人员的工作思维等仍然较为单一、陈旧,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对于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且无法掌握科学的护理消毒隔离方法等。其次,主要问题还体现在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能按照规定进行着装,且在分类、清洗器械的时候,未能戴好双层手套,也没有做好手卫生处理。最后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科学的操作。很多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分区进行操作,且使用过的器械没有进行集中隔离,而是随意放置,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一系列工作的时候仅靠一副手套完成,也没有做好医疗垃圾的清理等。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在污染区工作的时候,穿着防护服随意走动,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在手卫生等方面处理不认真。
在此次研究当中,针对某科室的护理消毒隔离工作,在两个年份分别选择两种方式。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知,应用综合管理方案后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印证了这一方案的优势。
在护理消毒隔离工作的开展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综合管理的方式加以改进,以此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