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徐晖/
今年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重创,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5.2%,呈断崖式下跌。疫情之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我国重点领域所需的高端零部件及关键材料面临“断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短板问题更加凸显。
近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0)”在京举办,会议指出,随着疫情海外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产业链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这些国家纷纷推动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布局,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分工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中国亟需重新审视供应链的安全。
会上,机工智库研究员司建楠指出,疫情的“黑天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灰犀牛”,带来的不只是中美,还包括关联国家、乃至全球产业链的破坏与重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正在向智能化、平台化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变化与重构,重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重心。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应用,我国适时推出了“新基建”政策,就是要通过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发展从量的积累、点的突破逐步转为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的提升。装备制造业迎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要搭上5G应用的高精、高速快车,需要加快夯基础、强工艺、补短板。
司建楠将当前对装备制造业造成影响的因素概括为“四新”,即新冠疫情、新贸易形势、新技术和新基建。同时指出,应对中国装备制造的供应链之困,需要在短期内“补链”:梳理供应链“断点”,在汽车、机床等行业存在“断点”的环节尽快找到替代方案,确保产业链平稳;在中期要“固链”:疏通短板装备“卡点”,聚焦“卡脖子”的重点领域,在国家重大专项及“十四五”规划中进行重点部署,确保产业链安全;在长期要“强链”,根治“大而不强”的痛点,抓紧“新基建”政策窗口期,为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加速转型赋能,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夯实制造强国根基。
由此看来,新基建与装备制造业是互为拉动和支撑的。短期,新基建能够有效应对冲疫情、拉动投资、提振经济;长期,将为传统制造业赋能,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毫无疑问,新基建将为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按下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