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

2020-12-14 05:22姚彦存
关键词:载体时代政治

姚彦存,洪 涛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1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三全育人。

一、守正笃实、行稳致远: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不变”

思想政治教育“变”与“不变”,“变”的是方法、载体和内容等,而“不变”的是任务、地位和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政治觉悟高、思想观念正、道德品质优和理论水平强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新环境中立足。

1.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1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领域,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什么工作,如果失去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就失去了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无论使命任务如何拓展,形势环境怎样变化,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始终不会动摇。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方向、激发动力和化解矛盾。“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和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会走上邪路。”[2]不论在什么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正确发展的保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人们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又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固本铸魂、整体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依据“不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奠基、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和全面推进四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以及载体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需要牢牢把握时代主线、顺应时代要求和反映时代精神,根据时代、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无论时代、社会条件如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依据始终不会变化。它就像一盏照亮黑暗道路的明灯,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引领和主导作用。正确把握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依据,对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只有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才能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支撑。第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6]党的历史证明,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不变”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1这表明,立德树人已经明确被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2004年10月14日,在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一个根本任务和四个主要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主线,是始终不会改变的。第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立德,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德;树人,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的核心指向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人才”。[6]第二,坚定理想信念追求。理想信念是政治本色的核心;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追寻,也是人们三观在奋斗目标中的集中表达。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一个有坚定的信念的人,他就能创造奇迹。心中有信念,前行有方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第三,坚持爱国主义方向。“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7]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7]4历史深刻表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4.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变”

所谓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对受教育者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功用。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有效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各个方面所发挥的具体而现实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第一,引导和帮助人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7·26”讲话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8]政治方向就像是指南针,为迷途中人指明前进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人们成长成才的前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二,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9]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方法和载体保证。第三,引导人们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来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根植于优秀民族文化、强化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动力源泉是国家满足人民的各个方面需要。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形成共识,最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开拓创新、砥砺前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变”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古人有曰:“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意思是不崇敬古时,也不完整停滞在今天,一切根据时代变化而变,随风气变化而变。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大势,做到应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利用新时代的优势,不断创新新方法、添加新内容,在“变”中突出实效谋发展。

1.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变”

环境,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一般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不同的对象和学科而言,环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与效果的客观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马克思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0]500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和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识、选择、利用、改造环境,使环境更适应人的需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社会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呈现出发展变化状况。第一,物质环境新变化。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增强,人们更讲究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更注重自己的切身利益,更要求较高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同时,也可能出现少数思想观念滞后、行为习惯不文明的人,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第二,教学环境新变化。教学环境从封闭、专制、单一状态转向开放、民主、互动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途径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过去只能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现在不仅可以面对面,而且可以运用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设备交流。比如,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只是在教室里教师运用语言和板书的单一方式传授知识;而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和现代科技工具,以PPT课件的方式讲授知识,也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获取知识,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精神环境新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主要包括新国际背景、新历史起点、新指导思想、新目标任务、新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新战略路径。这些新精神环境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引,使其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变”

树人之道,内容为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讲解的知识、理论和观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转化的中介。”[1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等因素丰富和优化。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然会不断丰富与优化。第一,政治内容与现实内容相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突出政治内容,而且要融入生活内容。既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又包含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就是政治内容与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相结合。第二,基础内容与时代内容相结合。如今,时代在进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不同,比如,有的受教育者思想较先进,有的受教育者思想较落后。但这种情况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方面以时代内容提高先进受教育者水平,另一方面以基础内容促进落后受教育者跟上时代步伐。第三,民族内容与世界内容相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紧围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育人要求,遵循育人规律,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既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教育的优秀内容,又要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变”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采用承载一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的教育媒介来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既包括传统的语言交流、文字表达、开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等,也包括现代传媒、互联网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要环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作为纽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迅速兴起,开启了媒体传播的新途径,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元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实践需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态势。第一,类型、形态多样化呈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不断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从最初的语言文字载体转向如今的微信订阅号、官方微博和考虫App等各种形态的网络载体,不仅载体类型日渐多样化,而且同类型载体的具体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比如,过去电视、广播等作为大众媒体的媒体,如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相继出现,成为新的主流传媒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资源。第二,不同对象分众化应对。分众化理论是指“不同的传播主体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法传播不同的信息”[12]。马克思指出,“我们阐述自然要取决于阐述的对象。”[10]253新时代,我国经济、阶级以及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群体也不断分化和重组,形成了新兴的社会群体,比如海归群体、北漂群体等。对于不同社会群体,采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采取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时,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逐渐多样化,同一社会群体也会出现分众化发展特点。比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年轻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和运用新兴网络载体,而年长教师更倾向于运用传统教学载体。第三,新旧载体融合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交流的关键要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无法满足学生更多的需求,新兴网络载体也无法取代传统教学载体的直接性,二者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6]因此,必须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4.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在变化中发展。第一,创新利用新兴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通过课堂、书本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信息共性需求,网络变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信息教育平台,既能使大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在新兴教育平台上提出问题、发表留言等。同时,学校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意见、建议等,有利于学校制定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第二,完善和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过去,教师和学生依靠课堂和教材获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内容,同时,教师是主动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收者,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环节。如今,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能力,很容易受到虚假消息的干扰,成为了谣言传播者,甚至有可能扰乱社会稳定。必须完善和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提升大学生政治、安全、法治等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寄语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殷切嘱托,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3]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领者,必须从政治上、道德上以及业务上全方位提升素养,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三、正确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说仍有许多不变之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变化是无条件和绝对的;同时,事物的变化不是无序的,而是相对稳定的。正确处理它们之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应把握以下关系:

“不变”是“变”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依据、任务和功能等,“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载体以及方法等。从哲学角度来看,万物皆变,不变之中蕴含着变,变化之中又包含着不变,思想政治教育“变”是在“不变”的基础之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载体和方法等也会随之变化。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地位、主要功能以及基本依据不能变,它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根”,是始终不能改变的,“不变”是一切“变”的基础和前提。

“变”是“不变”的升华发展。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变化是一种发展的反映。在“互联网+”时代,“求新”“求变”“求进”是一种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强化时代使命,把握时代功能,丰富时代内容,创新时代载体,加强时代保障。在坚守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关键地位和基本依据等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将时代使命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原则。一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丢弃过时的、不好的东西;二是不断创新新理论、新成果、新境界;三是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也就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教育地位、教育依据和教育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和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实现新发展。

猜你喜欢
载体时代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