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储量充足,从客观来讲,没有涨价的动力,当然不能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涨价。
找了下粮油方面的官方数据,尚没有发现4月起,粮油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在一些地方有出现价格波动情况,但是价格监督部门马上介入调查,粮油价格上涨将受到监管,并不能野蛮生长。
3月底,越南等一些粮食出口国发布了禁止出口令,造成了一定的市场恐慌,但这一禁令很快就取消了,因为禁令对越南而言,并非利好,消息传出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稻谷和大米价格下跌,而之前因为出口中国、菲律宾情况好,价格呈上扬之势。见势不妙,越南连忙改口,越南可以继续大米出口,但必须严格控制每月的出口量。
此前,世界粮食组织便表示,2020年全球粮食情况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基于这样的整体情况,粮食出口大国的粮食禁止出口令,并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正向增容。而之后,一些也在逐步放松限制令,也符合分析者的判断。
疫情全球大爆发,以及一些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出口限制,当然也在国内带来了一些紧张心理,出现一些居民囤粮、商家提价,也很正常。不过,这样价格异常必会引来价格监督。
可以注意到,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据介绍,我国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另外,小麦和稻谷等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波动情况,是价格监督部门重点监控的方面,疫情期间,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更会受到重点处罚。
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这两个说法都对,并不矛盾。
首先,中国不仅仅是粮食进口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
中国是排名世界第三的粮食出口大国,仅次于美国与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也在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国之列,但排在中国之后。
在粮食进口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中国进口粮食以大豆等为主,并非水稻与小麦等口粮,大豆的每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这些进口主要产品主要起作用于榨油、酿酒。
其次,中国的粮食产量全球第一。
全球粮食产量排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紧随之后,中国以全球第四大的耕地面积,生产出了全球最多的粮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国年生产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6.25亿吨,包括其他油料作物,则合计超过了6.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