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张国清,陈凯玲,宋金花,苏长智,于秉清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
目前科技发展迅速,抗菌技术逐步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到纺织服装、包装材料、日化用品等诸多领域。新型抗菌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在抗菌材料的研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研发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然而材料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存在检测周期较长、操作复杂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抗菌技术的研发速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抗菌性能定量检测方法。专利201810764219.7公开了一种材料抗菌性能的快速检测方法,可在24 h内实现对材料抗菌性能的检测,比原方法缩短2~4天。专利201811032673.X公开了一种抗菌玻璃的抗菌有效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抗菌氧化物XRF标准曲线,测定抗菌玻璃中XRF成分的质量分数,计算表征抗菌玻璃抗菌特性的均匀性数据,从而判定抗菌玻璃的抗菌有效性。
将抗菌纺织品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细菌率或抗菌活性,其测试方法是将抗菌纺织品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后观察活菌数,计算抗菌活性值(R值),通过R值来评价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R值越大代表抗菌等级越高。R值测试周期长(通常为一周以上),且对测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故此种抗菌性能评价方法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影响产品出货速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方法。
本实验基于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因子与特定的检测试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检测抗菌纺织品表面显色后的颜色深浅,计算抗菌因子在抗菌纺织品中的质量分数,进而预测抗菌纺织品的抑菌率,快速检测其抗菌性能。
建立抗菌纺织品滴入检测试剂后表面显色深浅与抗菌纺织品抑菌率之间的关系对样色卡(如表1所示)。取经过前处理的纯棉斜纹织物(40S×40S,52根/cm×28根/cm),分别用0.1、0.2、0.4、0.8、1.0 g/kg抗菌试剂进行抗菌整理(35 ℃反应30 min),测试水洗100次后铜离子的抗菌性能(抑菌率)。在上述样品表面滴检测试剂,约5 s后显色完成,自然晾干,制备成对样色卡。按照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已知抗菌因子质量分数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表1 纺织品抗菌因子与抗菌性能之间的关系
将检测试剂滴到待测试抗菌纺织品上制备对样色卡,预测抗菌纺织品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范围,预测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检测试剂为杭州陆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质测试盒-铜离子,可测试0.05~2.00 mg/L的铜(Ⅰ)和铜(Ⅱ)试剂。使用方法:将含有本专利抗菌因子的样品放平,首先滴入铜(Ⅰ),待铜(Ⅰ)完全渗透进入纺织品后,在铜(Ⅰ)位置滴上铜(Ⅱ),等待显色完成后自然晾干。
实验1:在正常生产的大货抗菌针织30S/50S小提花白色面料上滴检测试剂,约5 s后显色完成,自然晾干,与对样色卡比对。预估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为10×10-6~25×10-6,水洗100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90%,大肠杆菌75%~90%,白色念珠菌80%~85%。实际测试抗菌因子质量分数为10.21×10-6,水洗100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大肠杆菌77%,白色念珠菌82%。
实验2:在正常生产的大货抗菌针织40S拉架菱形格提花浅粉色面料(67.5%棉、27.5%莫代尔、5.0%氨纶)上滴检测试剂,约5 s后显色完成,自然晾干,与对样色卡比对。预估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为10×10-6~25×10-6,水洗100 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90%,大肠杆菌75%~90%,白色念珠菌80%~85%。实际测试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为13.34×10-6,水洗100 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大肠杆菌75%,白色念珠菌81%。
实验3:在正常生产的大货抗菌纯棉汗布40S面料上滴检测试剂,约5 s后显色完成,自然晾干,与对样色卡比对。预估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为25×10-6~45×10-6,水洗100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0%~95%,大肠杆菌95%~99%,白色念珠菌85%~90%。实际测试抗菌因子的质量分数为36.14×10-6,水洗100次后的抗菌性能(抑菌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9%,大肠杆菌96%,白色念珠菌89%。
利用制备的对样色卡可以快速检测生产的抗菌面料的抗菌性能,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参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