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民族文化视角下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0-12-13 13:25:31熊昌定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养数学

熊昌定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中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作者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分析,发现当前的数学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布置,并基于民族文化视角分析研究数学素养,以便深刻掌握数学素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课程进行深刻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视角下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民族文化 中学数学 数学素养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11

素养是当下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看,具体是指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中,逐渐形成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以及能力,它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技能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它指向的是过程,并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人感悟,而不是仅仅导向结果。而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数学素养应该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再度拓展,是一个伴随学生终生的发展过程。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中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时遇到的影响因素

目前,多数中学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并未深刻领会新课改的要求,课程教学更加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更加注重公式的讲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且数学知识点繁多,学生难以理解题意,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导致其学习兴致低迷,数学素养培养受到限制。以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堂氛围低迷,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数学课堂氛围趋于沉默,学生在心理上的封闭性较强,但是内心又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受到沉闷的课堂气氛所感染,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这也是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应用和习题锻炼,如果只是一味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不仅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也会令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此外,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只靠课本上的知识灌注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没有进行真正应用,数学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

2.忽略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师几乎将所有精力都倾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当中,一味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和获取的数学知识不相匹配,公式、定理背得十分娴熟,但是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学生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问题,面对解答题不知如何下手,数学建模教学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中的污水处理问题,对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对于这种现实问题,题海战术几乎失效,而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完美解决,而这点正是中学数学教学最为缺乏的。

二、民族文化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1.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者通过分析数学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课上的知识理解是具有均衡性的,要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发现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更不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方面做特定强化,这点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采用何种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类比、联想、猜想、逻辑推理发现问题的数量关系,引领学生探讨不同形式下的解题特征,并且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应用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共同思考和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2.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令其在分析题干过程中找准解决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一种题型,当学生再次遇到此种问题时,能够很好地解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一样,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强化积累中做好总结。

例如,一道例题为:已知tan A=3,求A的值。這道题的题目简单明了,但实际上要想解决并不是很容易,一般的学生在看到这道题后会有三种思考方向,用象限和公式等解决,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所用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汇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解决方法中可以看出哪些方法比较复杂,哪些比较简单,从而教导学生采取较为简单的解题方式,极大地节省学生解题的时间。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例题,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选择灵活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例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和反思中养成数学素养。

3.在总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教师总结比较详细的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要好很多。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总结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到知识细化中,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巩固和消化知识,充分培养其数学素养。例如,在2016年的中考试题中一道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背景、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之前总结的数学建模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答案,并利用数学思想求解,将计算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学生只有在以往的总结中有数学素养作为基础,才能在经过不断的知识强化训练中快速解决问题。

4.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出一些题材较为新颖、探究性较强的问题,以设计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探索。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现学现用,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利用分类思维进行实际解题的能力,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知识面广泛,可拓展的题目也非常多,难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的题目都非常多,这些都可以供教师选择。学生接触了足够多的解析类、计算类问题,导致他们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僵化的训练模式提不起兴趣,数学教师应该要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及时在设计分类讨论问题上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设计出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的问题,这既可以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且这种类型的题目更倾向于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呈现出三角形,学生就会说高山、屋顶等,教师再问:“你们怎么计算出山的高度?”提到这种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会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并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周围同学展开积极讨论。这时教师再进行大致总结,让学生明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整个教学环境贴近于学生的日常。再如,在讲解“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时,将桌子的相交线作为场景,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单调且枯燥的学科,激发其学习兴趣,为数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5.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民族文化素养也是中学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数学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添加一些有关于民族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具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现场使用和讲解的形式让课堂更具感染力。例如,给学生讲解算盘的發展历史,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了解每一位数学家的成长路程,发掘这些数学家身上的闪光点,将其充分应用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能充分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

笔者通过对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理念、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在民族文化视角下,教师必须要在课程的设计、知识的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只有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静彧《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策略》,《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第11期。

[2] 梅东宁《基于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子教育研究》,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建文《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素养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