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本文所引《素问》原文均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黄帝内经素问》),说明女性肾气旺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经能按月来潮,就有妊娠生子的可能;及至四十九岁左右,天癸渐竭,则月经停止,生殖器官也逐渐萎缩而丧失生殖能力。其中天癸至,则月经来潮;天癸竭,则月经闭止,是以天癸是促进月经来潮或闭止的重要物质。历来的教材在解释天癸时,均从癸与肾的角度来认识月经来潮,有的甚至将天癸作为月经的代名词,而均忽略了天的含义,实际上亦忽略了天癸的重要性,而注重在冲任的血气观上。我们认为,月经来潮,特别是月经的周期生殖节律,是由天癸的阴阳消长转化、动静升降的周期节律活动所形成的。天癸阴阳,并非单一的阴阳,它有多种层次、多种成分,特别是重阴、重阳时,更为重要。我们在学习易经和运气学说后,对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中阴阳的演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产生新的认识,认为天癸不仅是心(脑)肾所产生的具有主宰作用的“水”样物质,并且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天与心(脑)有关,而心(脑)在人体中最为重要,故值得深入研究。现代疾病,错综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反复的学习研究中努力传承,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解决妇产科中的疑难杂病,从根源上找到治疗的方法。
天癸中的天,我们认为对应人体是指心(脑)而言,是以天癸与心(脑)肾有关,尤其与心(脑)关系密切。
中医学非常重视整体观,提出“人身内部乃一小天地”[1]的观点。而《周易》一书,更强调天、地、人三才的变化,认为上部为天、下部为地、中部为人[2],“气者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3]。上部者,心(脑)所居也;下部者,肾也;中部为肝脾两脏。心(脑)者为五脏六腑之主,肾者为脏腑之根,是以言天者,与心(脑)有关也。另外,《辞海》注释天为头巅也,实则指脑壳,俗称“天灵盖”。再有在八卦学说中,先天八卦是以乾坤为中心。乾者,阳卦也,称为天卦;坤者,阴卦也,称为地卦。心(脑)属火,为五脏中的阳脏,故与天相应;肾属水,为五脏中的阴脏,与地相应。
天癸者,与十天干有关,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十天干按序排列,天甲、天乙、天丙……到天癸。天癸是十天干中最后一干,癸乃北方壬癸水,癸水属肾。是以历来认为天癸是肾所分泌的一种水样物质,但肾的特性具有静、藏、降、慢的特点,而天癸这一种水样物质,不仅在于动,而且有时动得十分激烈。干支相合,其动态呈周而复始的圆运动状态,故形成生殖和月经的周期性节律。
《素问·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者,即皇帝也,皇帝又称天子,具有极大的权力,是最高的统治者,是以心为脏腑各系统、各器官的主宰者,故有“主明则十二官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
俗有天资聪慧、天赋极高等说。所谓的天资、天赋实即指心(脑)而言,因为心主神,脑为元神之府。神者,指精神意识、思维能力,是创造精神财富之所在。而天资、天赋的聪慧与高厚,实含此意。此外,还有天才之说,天才者,上天赋予之才能,除少数体力超群外,主要是心(脑)方面的才能,也就是指精神、思维方面的能力超群,当然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历来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理由是肾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生殖之本,或者认为在五脏中生长最早。其实不然,我们认为心(脑)在五脏中生长最早,一般在早期妊娠中的胎心搏动是诊断胎儿是否存活的有力依据,亦是我们在先兆流产中,有无保胎价值的重要依据。人的生命是否终止,也是根据心跳是否停止、脑是否死亡而作出结论。至于生殖,虽然说与肾有关,但经间期排卵,又取决于心(脑)的功能,因为肾的特点在于静、藏、降、缓,而经间排卵期是重阴必阳的转化时期,氤氲状十分明显,故精卵的发育有赖于肾,而排卵期排卵与否必赖于心,因此,生殖亦与心(脑)有关。故有理由把心(脑)作为先天之本,或者心肾共为先天之本。且《素问·灵兰秘典》中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而肾依赖于心,心为脏腑之主,才能心灵手巧,“伎巧出焉”。
现代医学微观检测手段的发展,通过血检或其他检测手段,不仅发现“天癸”水样类物质的存在[4],而且又可以测知心(脑)及肾所分泌的天癸[5]。可知天癸非常重要,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物质。
近年来,我们的调周法,从补肾调周到心肾合治,逐步移到以调心为主的调周法。尤其是近40岁或4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重视调心为主的调周法,不仅在于心不静则肾不实,更重要的是心阴、心神在调节天癸中的重要作用。经间排卵期,子宫开放,即子宫行泻,非心神不足以开放,非开放不足以排卵受孕,故在经间排卵期调心活血,促进排卵对受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曾经在不易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应用大剂量复方当归注射液,获得较好的促排卵疗效,可为证明。
因此,天癸中,天是指心(脑),癸指肾。天癸是心(脑)与肾交合下所分泌的以及所主宰的水样物质,是促进月经来潮,生殖繁育,维持性功能的重要物质。天癸者,虽为水样物质,其属性偏阴,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多层次、全方位、立体观来看,我们提出了六阴六阳的观点,符合易经十二辟卦之特点。除癸水阴阳外,阴者,还有海阴,即血海之阴,实指子宫内膜;精阴,涵养精卵之阴;水阴,水液也,虽然与癸水阴阳有关,但有自己的特点;带阳之阴或称为阳中之阴;带火之水为火中之水,谓之六阴,六阴到位,亦即重阴,是经间排卵期健康的标志,亦即是生殖健康的标志。六阳者,水中之火,简称水阳;血海中之阳,简称海阳;天癸之阳,简称癸阳;气中之阳简称气阳;以此为基本,再加命火之阳,简称火阳;土中之阳,简称为土阳,六阳到位,亦即重阳,是月经周期律的健康标志。
天癸者,阴阳也,与后天八卦有着密切的关联,四阴卦、四阳卦组成八卦决定了天癸最基本的物质内容,即四阴与四阳。
2.1.1 癸阴 天癸之阴,这是女性最基本的物质,是生殖节律以及月周律中演变的基本物质。是以天癸至月经就能来潮,也就有生育的可能;天癸竭,月经就不能来潮,也就不能生育。癸阴的长消,对海阴、精阴、水阴有着重要的影响。癸阴长则海阴、精阴、水阴亦随着长;癸阴消,其他阴也随之消。生殖的健康与此息息相关。
2.1.2 海阴 血海充盈,月事以时下,血海不足,则月事不能依时下,或下之很少,血海的盈亏决定了经行量的多少。故血海者,即子宫内膜也。前人有指奇经也,如《女科经纶》引马玄台说:“任冲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任主胞胎,冲为血海……”[6],“血海之海,虽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6]。验之于临床,的确在排经7天后,进入排卵期,子宫内膜增生至充盈状,为受孕排经作准备。血海在海阴的滋养下,随着癸阴的增长而逐渐充盈。充盈不足,血海空虚,则月经少或不行;若充盈过盛,内膜过厚,又将促使月经量多,甚或崩漏。
2.1.3 精阴 精者,卵泡也。卵泡在精阴的滋养下发育成熟。两精相搏谓之神,张景岳在《类经·脏象·本神》中进一步阐释:“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者,交结也……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7],母精或称女精,即卵子也,是以《傅青主女科》有养精种玉汤,即为此发育卵泡而设。精阴者,不仅有癸阴的成分,还有水液及阳的成分,较之海阴偏静者不同。
2.1.4 水阴 就女子来说,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是女阴生殖方面的重要物质。在经间排卵期及行经期,水阴随着癸阴、癸阳的高涨而升高,故在重阴重阳时,盆腔内的水液充盈,特别是经间排卵期,水液充盈,十分明显,故排出锦丝状带下,与行经期排经一致,这是生殖健康的表现。
但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有六阴六阳,与女性关联较大的十二辟卦,其阴阳演变的节律达重时亦有六阴六阳。《伤寒论》中阴阳的重叠亦有六阴六阳。由此可知,重阴者,需有六阴。所以从妇科的实际出发,除癸阴、海阴、精阴、水阴四阴卦外,经间期还应有带阳之阴、带火之水,由于带阳、带火与心(脑)关系尤大,类似于现代医学中脑垂体激素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亦必须达重,才能促使转化,排出精卵,或排出精血,纠正阴或阳的不平衡状态,维护阴或阳的正常运动。
2.2.1 癸阳 天癸之阳,即阴中之阳,不仅有温煦胞宫的作用,促进血海松软,为受孕排经服务,而且还有协助海阳、精阳、气阳对阴长期所产生的阴浊水液,甚则余瘀残渣等有害物质进行融解、排除,癸阳是阳长期的主物质。
2.2.2 海阳 即血海之阳,血海之阳是充盈血海的主物质,而血海之阳由阴转化而来,除温化充盈血海及水液物质外,还有温养子宫和胎儿的作用。明清以来有医家十分重视奇经血海的治疗,如调冲十法、调补奇经九法等。
2.2.3 精阳 水中之火,精阴转化为精阳,是育卵养精的主物质,具有癸阴、癸阳的成分,以及水液、气阳等成分在内,不仅有协助温煦胞宫血海的作用,也有协助融解瘀浊水液的功能,与心(脑)的关联较大,与肝的关系亦大,必须予以重视。
2.2.4 气阳 气中之阳,阳中之气,是一种与生殖免疫功能有关的物质,亦随着癸阳的提升而增强。气阳不仅能协助癸阳、海阳、精阳溶解、吸收一切水液残浊等有害物质,而且对瘀浊癥积有着化消的作用,在受孕后又有着固胎养胎的功能。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中,虽然四阴、四阳是最基本的,而达重时,又必须要有六阴、六阳的重叠。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在重阳时,还有两者需要注意:一是火中之阳,与命门之火有关;二是土中之阳,与后天脾胃有关,因为女性的生殖节律,其阴阳的演变调控,涉及面很大。就中医学的角度而言,心-肾-肝脾-子宫生殖轴是调控阴阳节律运动之所在。
朱某,女,23岁,学生。初诊日期:2009年8月18日,月经周期紊乱1年余,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余。既往月经稍有落后,1~2月一潮,时有经间期出血,常淋沥不净,最长约1月余。近1年月经紊乱明显,需激素止血。2009年6月2日末次月经,1月干净,出血干净5天后阴道又有少量出血,淋沥至今,色如褐色,偶有少量血块。平素学习压力大,夜寐较迟,体毛较重。舌质偏红,苔腻,脉细弦。超声影像未见明显多囊改变,子宫内膜12 mm。性激素报告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崩漏,证属:阴虚火旺,瘀血内阻。西医诊断: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AUB-O)。急拟滋阴清热,化瘀固冲为法,方用二至地黄合加味失笑散加减: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炒当归12 g,炒白芍12g,炒陈皮10 g,炒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肉桂6 g,延胡索10 g,炙甘草5 g。服药7剂后仍有少量阴道流血,咖啡色,偶有鲜红,无腰酸,无腹痛,心烦易怒,夜寐尚可,二便自调,舌红,苔薄腻,脉细弦。再拟固经丸加减:炙龟板10 g,炒黄柏10 g,白芍10 g,椿根皮10 g,炒黄芩10 g,炒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香附炭10 g,大蓟10 g,小蓟10 g,大生地10 g,炒川续断10 g,太子参15 g,合欢皮10 g。7剂,常法煎服,每日1剂。
2009年9月1日三诊。症状:服上药7剂后阴道出血干净,刻下:阴道少量白带,质稀,无气味,小腹不痛,腰略酸,心烦不宁,夜寐欠安,舌红,苔薄腻,脉细。从调周法论治,拟经后方滋肾养血,疏肝宁心,归芍地黄合越鞠二陈汤加减:炒当归10 g,炒白芍10 g,生地6 g,山茱萸10 g,制苍术12 g,制白术12 g,丹参10 g,丹皮10 g,陈皮10 g,合欢皮10 g,茯苓10 g,茯神10 g。调治3月,月经正常来潮,未出现崩漏。患者初潮后月经紊乱,可见肾气欠盛,癸水不充,故先天肾阴阳即有所不足,这是发生崩漏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月经周期紊乱。患者正读研期间,学习紧张,压力较大,且夜寐较迟,是以肾虚偏阴,心肝火旺,夹有瘀滞,瘀血内阻,子宫冲任失于固藏,而致阴道流血、淋沥不净,拟滋阴清热,化瘀固冲法治疗,用二至地黄汤合加味失笑散加减: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炒当归12 g,炒白芍12g,炒陈皮10 g,炒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肉桂6 g,延胡索10 g,炙甘草5 g。服药后阴道流血减少,但因病程日久,阴虚较甚,火旺明显,再转用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药用炙龟板、炒黄柏、椿根皮等滋肾阴清虚火,患者服药后血止,转入补肾调周,经后期着重补肾滋阴,宁心安神。
周某某,女,试管婴儿后妊娠10周时阴道流血3日入院,患者阴道流血色鲜红,血量约月经量二分之一,腰酸,心烦,寐差,甚至失眠,尿频,口干,舌红苔腻,脉细滑数。患者经历辅助生殖技术获孕,诊断为胎漏,辨证属肾虚心火偏亢。因肾虚则腰酸,尿频,心火偏旺则心烦寐差,甚则失眠,心肾失交,子宫不藏,故发为胎漏。治拟清心滋肾,安宫保胎。方药用清心固宫汤(自拟方):钩藤12 g,莲子心5 g,黄连5 g,青龙齿(先煎)10 g,怀山药10 g,山萸肉10 g,炙龟板10 g,茯苓10 g,茯神10 g,苎麻根30 g,炒芡实10 g。方中钩藤、莲子心、黄连、青龙齿为要药,加入龟板镇心安神;山药、山萸肉在于滋肾;苎麻根、芡实固宫安胎。全方重在清心安神,清心滋肾,同时结合心理疏导服药,疗效较佳。患者经2周治疗后出血停止,但是后又因公司业务操心而失眠发作,即住院安胎至妊娠12周安返,现已足月分娩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