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邵 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医疗急救部急救中心,陕西 西安 712035)
创伤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而骨科创伤在现代创伤总数中约占1/2-1/3,会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骨折、多发性骨折、肢体毁损伤、复合组织损伤、骨折伴胸腹伤或者颅脑损伤在各大急救中心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1]。严重性骨折或者多发性骨折本身就属于一类严重创伤,若同时伴胸腹部或者颅脑外伤,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创伤后更易出现休克,致死率较高,救治难度大大增加[2]。因此,提升骨科创伤早期救治水平是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意义重大,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机场急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骨科创伤患者共45例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就该类患者进行早期救治方法总结,给临床提供一定指导作用,现阐述如下:
回顾性分析机场急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骨科创伤患者共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含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10-68岁,均值(40.26±10.3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在1-3h,均值(1.68±0.32)h;致伤原因:12例为交通伤,30例为跌倒,3例为重物砸伤。20例为开放性损伤,25例为闭合性损伤。
1.2.1 规范救治过程
1.2.1.1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急救过程中,首先需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早期救治时需及时将患者口鼻中分泌物清除,确保其呼吸畅通,必要情况下可加用舌夹钳以维持正常呼吸。
1.2.1.2 控制出血量
对于早期救治过程中出血较多者应及时予以止血,结合血液颜色及速度判断为静脉出血或者动脉出血,在合适位置选择无菌纱布开展压迫,对血流速度进行控制,维持血压平稳。对于存在失血性休克者,需立即开放静脉通路或者行深静脉置管迅速补液,维持或者恢复有效血容量。
1.2.1.3 正确预判伤情
正确预判伤情应将所有的疑似骨折患者看作骨折,以防预判失误,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对于明确是骨科创伤的患者,在保护体内重要器官前提下针对性开展早期救治,确定骨折属于开放性或是闭合性,对开放性骨折应注意观察断骨处和周围血管及脏器间的距离,以防在人员转移中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最后对伤情开展等级评估,以便查找到最大的创伤位置,同时有助于开展后期深入治疗。
1.2.1.4 快速转移
院前予以简单处理后,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伤情适合转移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将其送入院内,进而提供出进一步专业治疗,转移时宜取仰卧位,加强呼吸、心率、脉搏、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检测,对其休克和出血开展进一步纠正,观察肢端末梢的血液循环情况,对包扎松紧度进行随时调整,及时和院内取得联系,通知急救中心、有关专科和手术室等,做好有关急救和手术准确工作。
1.2.2 配备专业救治人员
配备救治人员需具备高度专业素养、扎实知识技能与丰富实际经验,者是保障伤者得到及时正确救治的重要前提,因此,需医院加大该方面投入,重视对有关救治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并建立起高效救治团队。
1.2.3 院内救治
接收到120通知之前,院前急救组于现场及转运路途中已经迅速完成有关处理,包含初步查体、生命体征检查、呼吸道清理,并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包扎创面止血和临时固定骨折等。接收到120紧急通知后,需要迅速备好有关急救器材和药品,患者被送入科室后再次开展系统性查体和伤情进展程度的全面评估。按照ABCDE法迅速检查和评估,A为呼吸道,B为呼吸动度及频率,C为脉搏,D为意识,E为肢体活动。同时查体时取出患者身上所有衣物,从头到脚开展全身检查,特别是背部有无受伤,避免检查时出现疏漏;对患者病情开展评估,及时清理呼吸道,维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再建立起1-2条静脉通路,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采集静脉血,开展交叉配血和检验;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危及生命的出血和致命创伤的处理工作;做好术前有关准备工作。
45例患者中,41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91.11%(41/45),4例死亡,死亡率为8.89%(4/45),2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2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41例患者经后续进一步治疗均顺利康复出院,患者对本次救治工作均表示满意。
近年来创伤发生率有明显升高,对于小型的创伤人们可自行处理,但对于严重性创伤例如骨科创伤则需专业人员予以专业处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3]。骨科创伤因伤情多变且复杂,多数患者同时存在颅脑外伤以及胸腹损伤等情况,极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使得救治难度大大增加,对于医护人员特别是早期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4]。多数骨科创伤患者在有效科学早期救治下能康复出院。若早期救治产生失误,不但会对患者痊愈速度产生影响,还可使其错失关键的救治时期,进而致残或致死。
创伤所致死亡可分成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伤后数分钟到1小时内,占创伤死亡的50%,多数是由脑干、高位脊髓和大血管破裂伤所致;第二个高峰期为伤后2-4h内,约占创伤死亡的30%,多为脑疝、腹腔脏器破裂、骨盆骨折或者多发性骨折大量失血和血气胸导致;第三个高峰期是伤后数天到数周内,约占创伤死亡20%,死因是伤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5]。因此,需要医务人员整个治疗期间具备熟练抢救技术、科学评判能力以及预见性思维,这对成功救护患者有着重要作用[6]。有学者表明[7],在手术方案没有确定之前,需积极做好伤口以及合并损伤的处理工作,等到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之后再开展手术治疗,有助于提升其对手术耐受度,降低其死亡率。本次研究发现,45例患者中41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为91.11%,仅4例死亡,死亡率8.89%,救治成功的41例患者经后续进一步治疗均顺利康复出院,患者对本次救治工作均表示满意。说明经过合理科学早期救治收获了良好抢救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首先保障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能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做好出血量及时控制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内容;正确预判伤情能一定程度对伤者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出现二次受伤;及时固定骨折部位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还有助于人员转移;快速转运能使患者尽快送入院内接受进一步系统性治疗。此外,配备专业救治人员组建成救治团队,能提升抢救效率,使患者获取及时和正确的救治。经开展上述措施能提升早期救治及时性和有效性,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总之,骨科创伤患者多伤情重且复杂,变化速度快,早期予以合理有效救治对提升其救治成功率、降低其死亡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