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对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0-12-13 14:50牛晓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0期
关键词:羟基障碍维生素

牛晓侠

(徐州市铜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江苏 徐州 221116)

睡眠是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学习记忆以及行为都有重要的作用[1]。儿童睡眠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声音过于吵闹、温湿度不适宜、光线太亮、卧室布置不适合等;生理因素:婴幼儿的大脑皮层抑制功能较差,睡前过度嬉戏打闹、惊吓、进到陌生环境、过饥、过饱等;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父母同睡、作息不规律、睡前活动不能处于较安静状态、搂睡摇睡 、俯卧位睡眠姿势等;兴奋性物质或药物使用;喂养及疾病:时间过晚、进食量过少、食物过敏、亲子关系、维生素D及钙缺乏等;同时,该时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可能导致功能性失调。此外,神经及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据调查显示,在儿童及青少年成长阶段,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约为30%~45%,其中,最常见的即行为性失眠,表现为睡眠质量差、频繁夜醒、入睡困难、打鼾、睡眠总时长不足等,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攻击性强[2]。有研究发现婴儿期的睡眠障碍可以持续到儿童期,有些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某种类型的失眠症可以持续到成年期,或者到成年期后重新出现,而一些睡眠障碍则持续终身,早期识别及处理儿童睡眠障碍尤为重要。研究发现,维生素 D与睡眠存在相关性,维生素 D水平越高,其睡眠时间越长。每日睡眠时长≥10h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每日睡眠时长<10 h儿童[3]。因此,本文将对睡眠障碍儿童应用维生素D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治疗的70例睡眠障碍的儿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5岁,平均(2.78±0.72)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2.73±0.80)岁。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儿均有睡眠障碍的临床症状,符合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未患有精神障碍疾病,并经家属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应用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治疗,每天口服800IU维生素D滴剂(2粒),从软胶囊尖端打开一个开口,使其滴入口中或嚼服胶丸。两组儿童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评价标准

(1)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或婴幼儿睡眠问卷(BISQ),评价两组儿童的睡眠质量,共七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问题越严重。

(2)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正常范围为30~100 ng/mL,值越低,睡眠时间越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各项CSHQ评分或BIS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睡眠质量对比(n=35,,分)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t P睡眠抵触 43.29±4.99 21.02±3.33 21.962 <0.05睡眠持续情况 51.94±4.89 28.17±3.72 22.888 <0.05睡眠焦虑 29.28±2.55 13.34±1.69 30.826 <0.05夜醒次数 31.04±3.18 20.45±2.89 14.580 <0.05异睡症 24.24±1.98 12.48±1.27 29.577 <0.05睡中呼吸紊乱 37.29±4.48 26.69±3.10 11.511 <0.05白天嗜睡 49.15±5.57 23.23±4.11 22.153 <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而在儿童中这一比例更高。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同时还能够恢复人体的精力,消除人体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尤其是儿童阶段,高质量的睡眠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此外,研究发现,睡眠良好的儿童学习能力更强,且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以往临床上对睡眠障碍性疾病儿童主要采取口服安慰剂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睡眠障碍症状,疗效不理想。有研究显示,对儿童使用维生素 D 滴剂治疗,可改善其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治疗效果[4]。

维生素 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婴幼儿维生素D来源有三个途径:①母体-胎儿转运。②食物中维生素D:这是婴幼儿维生素D外源性来源,D3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蛋黄、坚果、海产品等;D2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麦角、菌类中含量较多。③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的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人类和动物的表皮及皮肤组织中的7-HDC在阳光或紫外线的光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维生素D3。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 D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D具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效应,其涉及的功能从最初的调节钙磷代谢扩展到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基因组稳定、神经兴奋等[5]。此外,维生素D生物学特征研究显示,它可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在改善睡眠障碍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其引起睡眠障碍的机制之一,主要与维生素D受体的脑内分布有关,例如下丘脑、大脑中央灰质及黑质区、脑桥网状核区,以上部位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当维生素D缺乏时,影响体内钙磷吸收代谢,影响神经兴奋性,可能诱发睡眠障碍性疾病。有研究显示,与正常儿童相比,睡眠障碍儿童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偏低[6]。因此,补充维生素 D,对改善其睡眠障碍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经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CSHQ或BIS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维生素D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儿童的睡眠障碍症状,与以往报道相符;同时,观察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浓度高于对照组水平,也说明了维生素 D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有效。

综上所述,对睡眠障碍儿童应用维生素D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睡眠障碍症状,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羟基障碍维生素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跟踪导练(四)2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植物纤维增强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