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临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0-12-13 14:22:01莫乔莹鲁星琴姚亚丽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1期
关键词:机体心肌心脏

莫乔莹,鲁星琴,姚亚丽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冠心病在我国临床中十分常见,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冠心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心肌长期处在缺血状态,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一旦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就会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使得心肌的供血功能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主要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和气喘,甚至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因为机体心肌缺血而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1-2]。如果对引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随增龄而不断下降,心律失常在老年冠心病的患者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因此,引起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3]。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分析在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如何采取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1 冠心病患者引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1.1 年龄 研究[4-5]发现,年龄是引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越来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年龄的增加导致机体的血管壁出现退行性改变,引起血管壁弹性下降。同时老年机体的心脏结构也发生增龄性变化,心肌组织的顺应性也在不断的下降。冠心病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渐下降,心脏缺血和缺氧会加重心腔损伤,使得心腔内的压力不断增高和容量不断增大,从而发生心律失常[6]。

1.2 心脏扩大 当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脏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时,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增加。心脏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就是机体的心肌中层细胞动作电位的改变程度低于心内膜及外膜细胞,为心室肌壁内折返激动的发病创造了条件。加上冠心病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度,使得心肌电位稳定性、室颤阈值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冠心病患者极易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7-9]。临床研究[10-11]发现,血清心肌酶学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病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学出现异常时机体的心肌细胞会出现坏死,导致细胞内的大量物质在血液内释放。心肌细胞损伤为心律失常的发病提供条件。

1.3 合并疾病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生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当患者发生COPD 时,机体会出现低氧血症、水电解紊乱和感染等,导致心脏等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心肌代谢紊乱及障碍[12-13]。冠心病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会进一步增加老年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改变,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14-15]。当老年机体出现糖尿病的时候,机体的代谢会出现异常,导致患者体内的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代谢长期处在紊乱的状态,引起心脏各种血管的病变,对患者的心肌代谢功能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16-17]。由于冠心病对机体心脏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紊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18]。

1.4 心脏重构 心脏重构持续性存在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这种改变为发生心律失常提供基础。心脏受到各种损伤后会引起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和肥大,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等数量减少,血管横截面减少、厚度增加以及纤维化,引起心腔扩大和心脏的结构重构与电重构[19]。两者相互影响,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而且当患者的心房肌发生电重构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明显升高。

1.5 饮食结构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进食过于油腻或者有极重的饱腹感,那么机体为了消化食物,就会使得大量的血液流向患者的胃肠部位,从而使得心脏等组织的血流量降低[20]。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排便能力也会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2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预防

2.1 基础预防措施 在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将除颤仪等急救仪器摆放在患者的床边,并叮嘱患者降低活动的力度,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患者在发生冠心病后,机体的缺氧程度越高,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高。因此患者入院后降低患者的活动量能够减少心肌的耗氧量[21-22]。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帮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该体位能够促进机体的氧合作用,降低回心血的流量,从而能够极大地减轻心脏的负荷。同时要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巡房检查,冠心病患者在入睡后机体的迷走神经兴奋性会相对增加,当患者在睡梦中出现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作。因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在夜间的巡视,定期观察冠心病患者的面色、呼吸以及血压等变化情况,当发现患者有异常现象的时,要及时的上报并做好抢救工作[23-25]。夜间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巡视,能够在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症状时及时进行干预,可极大地降低冠心病心率失常的发生。

2.2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生冠心病后常常出现害怕和悲观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会不断加重,进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关心和体贴患者,鼓励患者参加健康教育会议,在会议中向患者介绍冠心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其危害,让患者明白冠心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就会增加,让患者在治疗期间养成预防的意识[26-27]。此外,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实际需求及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治疗冠心病的依从性与信心。

2.3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避免引起长时间的噪音,尽量将护理集中在一起进行,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28-30]。定期清洁病房和开窗通风,调整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以保证患者在病房里的舒适度。在饮食上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建议患者在饮食上适量的增加粗纤维和优质蛋白等的摄入量,降低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在进食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且不宜过饱[31-33]。冠心病患者如果有便秘,可以给予各种通便治疗,比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来促进胃肠的蠕动[34-36]。当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可以辅助患者下床,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及排便管理,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2.4 辅助操护理 COPD 和糖尿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当加强对这两种因素的关注。在干预COPD 中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方法如下:取患者站立位,两脚分开程度与肩宽度大致相同[37]。将双手放在自身的腰部,做鼻深吸气后缩唇作吹口哨形状的呼气,呼气的时间要大于吸气时间的2 倍,间隔3 秒重复1 次,共重复6 次。之后将一手上屈放在同侧的肩部,另一手平伸后旋转到身体的上部,左右2 次,旋转4 次。同时指导患者将两手放在自身的肋缘处,鼻深吸气后对胸腔进行双手施压呼吸,每次练习6 次[38]。然后指导患者将而双手叉腰,单腿向前踢并抬高大约8 cm,伴随鼻吸气复位后经呼气,重复联系6 次。对于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实施降压操,方法如下:取患者坐位,将膝关节呈90°摆放后将双手放在大腿上,逐渐放松呼吸和身体。然后选取患者的太阳穴、百会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等穴位,施法着用掌心在穴位处进行旋转按揉,然后在穴位处轻拍,以此来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气血的畅通来降低患者的血压[39-40]。

综上所述,患者发生冠心病会对心肌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合理的干预也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加冠心病的病死率。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医护人员应当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处理,从治疗、年龄、疾病合并类型、饮食以及教育等方面对冠心病患者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排除,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机体心肌心脏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心脏
青年歌声(2019年5期)2019-12-10 20:29:32
关于心脏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45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