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承业治郁病和针药并用思想及临床应用体会

2020-12-13 13: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9期
关键词:病机针刺患者

孙 尧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43)

【关键字】鲁承业治郁病;针药并用思想;临床应用体会

1 “诸病从郁论治”的学术思想

“郁”的提出源自《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这就是自然规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景岳全书》载:“凡诸郁滞,如:气、血、食、痰、风、寒、湿、热,或表或里、或脏或腑,一有滞逆,皆为之郁。治当务求其属,分微甚而开之,自无不愈”。鲁老认为“郁”有阻滞,蕴结之意,它即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无论是因郁而病,还是因病而郁,无论是病因之郁,还是病理之郁,都会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这是“郁”广义的范畴。鲁老认为在治疗原则上就应该针对“郁”而突出一个“动”字,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使其阴平阳秘,阴阳平和。气滞、血瘀、痰凝、寒湿、食滞等这些治病因素都可以引起郁证,郁结不通也会加重这些治病因素并且和他们交杂在一起产生复杂的病机,引起很多疑难杂病的发生。“郁病”的发生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不内外因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均会导致脏腑气机的紊乱。前贤有“无痰不做眩”,“无虚不做眩”之说,充分说明某种治病因素是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鲁老通过50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郁”是很多疾病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疑难杂病产生的根源之一,临床中应该重视“郁”的治疗。我在跟随鲁老出诊抄方的过程中,我总结了鲁老在治疗很多疾病的过程中都是从郁论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刘xx,男,70岁。自觉阴囊潮湿,每天用温水清洗也不见减轻,两胁部胀痛、胸闷、乏力、眠差、大便粘便池、夜尿多、舌质暗红、舌苔根部黄腻、边有齿痕、舌下络瘀甚、脉沉弦滑稍细。证属郁病,病机为肝胆湿热兼阴虚血瘀。治则清肝胆湿热,滋阴活血化瘀。方用:川牛膝5克 ,苍术6克, 川黄柏6克, 泽泻6克 ,熟地黄18克, 生地15克 ,山茱萸5克 丹皮6克,桑寄生15克 ,狗脊6克 ,防风6克, 连翘9克, 赤芍6克 ,首乌藤12克 ,水煎温服,每日2次,5剂。第二次复诊,阴囊部潮湿感减轻很多,两胁部胀痛也减轻,夜尿减少。二诊的方剂为川牛膝5克 ,苍术6克, 川黄柏6克, 泽泻6克 ,熟地黄18克, 生地15克 ,山茱萸5克, 丹皮6克, 桑寄生15克 ,狗脊6克 ,防风6克,连翘9克, 赤芍6克 ,首乌藤9克, 香附5克, 川楝子3克 ,水煎温服,每日2次。二诊用药后,该患者阴囊部潮湿感消失。肝经循行于阴囊部,它是十二经中唯一一条从足到头的阴经,湿热之邪循经上扰,致使阴囊潮湿,两胁部痛。本病症就是郁证湿热之邪引起的,所以应该清热化湿。

2 针药并用思想

鲁老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也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他多次告诉我们,中医治病可以多种方法进行结合,针药结合就是很好的例子。古人曾说过“只针不药非良医也,光药不针亦非良医也”。虽然鲁老是脾胃病方面的专家,在临床治疗中没有使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但他对针灸也非常感兴趣,自己曾有过一段真实的经历,他告诉我们,在中年时,他有一次不明原因出现过视物昏花,右眼有黑影妨碍视物的情况,请教过当时很有名的针灸大师孙伯伦,在自己的风府穴位上扎了一针,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法,针感直至眼底,当时就感到眼睛看东西明亮,黑影缩小 。他告诉我在基层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不仅要懂得如何用中药治病,而且也要懂得如何使用针灸术给周围的百姓治病。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期间,对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运动骨伤类疾病,主要采用的是针灸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内科疾病如胃痛和咳嗽,胸闷等,只是采用中药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病主要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脏腑辨证,选用主穴和配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刺也可以结合多种中医外治法进行,例如针刺和拔罐相结合的针罐法,针刺和艾灸结合的针灸法,针刺和放血,拔罐相结合的放血拔罐法,针刺和刮痧相结合的针刺刮痧法,针刺古代分为九针,也在现代被广泛的应用。经络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前者有自己固定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后者只有自己的循行路线,没有固定的腧穴,其中督脉和膀胱经时拔罐常选用的位置,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被称为为“阴脉之海”,任脉中的中极穴和关元穴是艾灸主要的地方,也是养生保健重要的穴位。贺老的贺氏火针治病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微通,温通和强通,其核心思想是“病多气滞,法多三通”。鲁老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总结出“诸病兼从郁治的思想”。我发现气滞和郁都有不通的一面,一种方法是用针刺是使之通,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的调节使之通。贺氏火针主要是调理任督二脉,借助针刺和火的温通作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继承及发展方面:通过跟随鲁老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和跟随贺普仁长子贺林老师的学习,我在临床方面也做过一些新的尝试。对有些脾胃病的患者采用针刺(或火针)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比单纯用药或针刺方法治疗的效果都好,针刺的作用使患者疏通经络,理气行血,主要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和任脉上的穴位。内服中药主要的作用是调理脏腑的气机,调理脾胃的功能,二者有机的结合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针刺也分为不同的补泻手法,有补法,有泻法,有平补平泻的手法,根据不同的病机和体质选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例如: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张xx,自诉胃脘部刺痛,饮食后加重,时有反酸,嗳气,中腹部有堵塞感,有时腹胀,腹痛,小便可,大便时干时稀,曾做过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脉象显示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一度,舌下络瘀,脉弦滑。诊断为胃痛,慢性胃炎,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首先针刺治疗,主要选用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中脘、天枢、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通电针。每周针刺3次,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根据辨证的结果:方用炒白芍3克, 炒白术9克 , 炒薏米仁15克 , 厚朴花6克 , 代代花6克 , 半夏曲9克 , 乌贼骨9克 , 丹参12克 , 降香6克 , 砂仁4克(后下), 焦三仙各10克 , 鸡内金6克, 水煎温服,每日2次,7剂。其中白芍和白术相配养血柔肝健脾,厚朴花、半夏曲、代代花降气,促进脾胃的运化,丹参,降香活血祛瘀,乌贼骨止酸止痛,焦三仙消食导滞,砂仁健脾和胃,全方共起到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该患者连续治疗两周后,症状消失。

3 临床应用及体会

鲁老学术思想的形成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他是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出的,他理论体系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医四大经典《皇帝内经》,《伤寒论》等学习和体会。他的“诸病从郁论治”的思想对我们治疗现代富贵病有很大的启发和启示作用。物质的富裕加上肥甘厚味的摄入,糖尿病和高血压及高血脂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现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造成抑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中医认为三高及肥胖患者和抑郁患者很大程度上与寒,痰,瘀,湿,热有很大的关系,在治疗上应该散寒,活血,化瘀,除湿,清热,很符合“诸病从郁论治”的思想,针对相应的疾病,抓住该病的病机,对症治疗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针药并用的思想非常符合在农村医务室和城市社区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数是全科工作者,针药并用非常符合中医的“简便验廉”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能够把中医服务的特色真正应用到普通百姓身上。

猜你喜欢
病机针刺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恐高患者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