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我国肉类消费市场经历了很大的转变, 肉类产业格局变化较大, 对国鸡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四届“国鸡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认为,中国禽肉产量长期被低估, 未来将成为肉类供应的两极之一。
2019 年非洲猪瘟严重冲击生猪养殖业,猪肉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使得2018 年成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断代点。 2018 年之后猪肉产量下滑,进口量激增,禽肉产量爆发, 牛羊肉产量和进口量均同比小幅增长, 进口量占总供给量的比例继续升高。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90%的国家受到影响,2020 年全球经济萎缩预计5.2%, 排名历史第四位;贸易额萎缩13.4%,服务业PMI跌破30。马闯表示,我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但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挑战严峻,餐饮业遭受巨大冲击,肉类消费需求对价格拉动力大幅减弱。 且“宅经济”培养了稳定的线上购物群体和习惯新冠疫情加快了线上购物的范围和规模, 生鲜食品线上销售量和渗透率同步增长。
从肉类供应和消费格局上看,2020 年人均肉类表观消费量相比2017 年下降7 千克, 其中猪肉下降14 千克,禽肉增长6 千克,牛羊肉合计增长1 千克。 猪肉消费量的城乡差异日益缩小, 城镇化进程对猪肉消费拉动的作用已经很小。 预计2020 年, 家禽产品消费量占比将更高,而支出占比则会降低,有助于消除收入降低的影响。
随着中国营养素摄入结构的改变,猪肉消费量受到人的控制,减少了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而2 人户以下户数占比增高和结婚率下降使这个趋势加剧,方便食品、外卖食品、零食、快餐渐成在家消费的主流,鸡肉竞争力增强。 通过对标分析发现,猪肉消费先后进入平台期, 禽肉消费增长速度更快。
可以预见, 由人口增长驱动的畜产品总消费量刚性增长将在2030年前消退, 而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将带动畜产品人均消费量增长以及结构的调整。 马闯认为,中国禽肉产量长期被低估,猪鸡互作将长期存在,未来将成为肉类供应的两极。
尽管家禽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并且在消费者感知上发挥更大的竞争力,但马闯指出,在获得巨大物理空间的同时, 需要与消费者发生化学反应。 目前家禽业产能潜力大,管理水平中,营销能力差,在发展上要重点定战略、调结构、补短板。
有色羽肉鸡(慢长型)在环保、减抗、 有机、 消费升级等外部压力下,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挑战也是巨大。马闯分析,2020 年以来国鸡产量增长预计为12%, 鸡肉产量占禽肉产量和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18%和7%。长江以南国鸡主销区15 个省区人均表观消费量为6.3千克,远高出3.6 千克的全国人均表观消费量。
他表示,国鸡产业应定位为“以生产一般消费肉类为主, 兼顾生产优质高档产品, 成为中国肉类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要做好以下工作:产业联合,争取政策落实缓冲期;培育新品种, 适应屠宰冰鲜、 包装上市;调整黄羽肉鸡类型结构;开发三大渠道即屠宰加工上市, 商超、电商;封闭管道直销餐饮企业;良好管理的“农场市场”销售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