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生,蔡秋华,董瑞霞,王晓方,王乌齐,谢华安,张建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8)
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有超过65%的人以大米为主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对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都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消费者要求口感好的外观品质,而生产者还要求具有较好的农产品的商品性。这就对水稻育种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水稻品种是否受到市场青睐,需要经过种植户、销售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层层检验和把关,方能进入市场。通过深入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配套的生产栽培技术以弥补品种推广过程中暴露的不足,不仅可以延长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时间,节约成本,还可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野香优699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强恢复系福恢699作父本,以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优质、抗病三系不育系野香A为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并于2020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12),是一个集丰产、优质和抗病于一体的优良品种,2019年获得福建省第十届优质稻米品鉴金奖。野香优699田间综合表现为株型紧凑适中,生长势旺,群体整齐一致,抗稻瘟病,适应性强,熟色好等优点。经连续多年对野香优699大田栽培技术的探索,尤其是在福建省南平地区山区进行优质稻生态种植技术的总结,初步探索出野香优699的生态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品种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及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野香优699是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合作选育的抗病强恢复系福恢699为父本,以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抗病不育系野香A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来[1]。野香优699属基本营养型品种,全生育期2 a区域试验平均140.4 d,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2.8 d。野香优699综合表现为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后期转色好,功能叶寿命长,穗大粒多。野香优699平均株高约135.4 cm,每667m2有效穗13.9万,穗长24.9 cm,每穗总粒数221.6粒,千粒重26.3 g,结实率86.89%[2]。野香优699主茎叶片数16~17片,叶片较厚、挺,略宽、微瓦,叶色淡绿,冠层分布均匀。2 a稻瘟病抗性鉴定室内和田间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
野香优699于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48.22 kg,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0.2%,不显著;2018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605.69 kg,比Ⅱ优3301增产3.2%,达极显著水平。2 a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26.95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5%。野香优699于2019年进入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71.60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0.11%[2]。
在品质方面,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结果:野香优699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8.5%,透明度1级,垩白度0.8%,胶稠度86 mm,碱消值5.5级,直连淀粉含量14.0%,米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米标准[2]。
南平地区是福建的粮仓,是福建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在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导向下,近年来,优质稻面积在南平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优质稻品种的覆盖率超过了85%。野香优699是在南平市建阳区童游镇筛选和选育的优质稻品种之一,品种审定之前(2018—2019年)在建阳区进行了示范种植和品比试验。
试验在建阳区童游镇彭墩村进行,作中稻种植,2018年5月16日播种,进行小区品比试验,以Ⅱ优3301为对照种,设3个重复,每重复种植66.7 m2,种植规格21 cm×21 cm,按照当地中稻种植常规方式进行田间水肥和病虫害管理。成熟后测产,结果表明,野香优699每667m2平均产量556.8 kg,比对照增产0.49%,增产不显著;同年在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建阳良种场进行同规格品比示范试验,结果野香优699每667m2平均产量522.3 kg,比对照减产1.13%。2019年再次扩大面积进行示范种植,在同一块地分别种植野香优699和对照Ⅱ优3301,面积分别为436 m2和394 m2,最后测产折合每667m2产量分别为599.00 kg和578.68 kg,野香优699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3.51%;同年在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建阳良种场进行野香优699的示范试验,种植规模为637 m2,机器收获测产实际产量555.8 kg,折合每667m2产量为582.01 kg。
2 a试种结果表明,野香优699在南平建阳地区适应性好,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作为中稻种植,稻米外观品质优、整精米率高,口感好,具有较好的生产推广潜力。
根据野香优699的特征特性以及田间种植表现,可以看出野香优699是一个抗病、生长旺盛、分蘖中等、千粒重略小的品种,具有适应性好,稳产的特点。加工后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俱佳,整精米率高,有天然的茉莉香型,商品性较好。适合进行绿色生态栽培,是生产中的高端优质大米。因此,在栽培上主要以保障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等作为主要目标,管理上要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综合使用物理和生态防治手段,保障大米的产量和品质。
进行生态种植,生产优质稻米要选择光照充足,水源水质好,土壤无污染源,肥力水平中上,集中连片无锈水和冷水的优质地块。
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时,一般选择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用种子消毒液浸种24 h,洗净后按照常规程序催芽,每667m2大田用种量1.0 kg左右,每667m2秧田播种量10~12 kg。播种前翻耕时施足基肥,采用湿润秧床育秧法。待秧苗长到1叶1心时,视秧田肥力水平,每667m2施5~8 kg复合肥,同时进行叶面喷施多效唑1次,以培育带蘖壮秧。育秧期间全程覆盖防虫网,秧龄控制在25 d以内。
野香优699分蘖力中等,生产上适宜短秧龄,早移栽,有2个分蘖左右时进行移栽,充分保证本田期的营养生长时间。若秧龄超过35 d可能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种植密度上按照21 cm×21 cm,也可使用宽行窄株的规格移栽,每丛插1~2粒谷。需保证每667m2有1.3万~1.5万丛基本苗,力争有效穗数达16万~18万。
合理施肥,总体遵循前重、后轻,重基肥快追肥的原则,肥力中等的田块可以按照每667m2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40 kg作基肥,移栽后7 d再用2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及时追肥。在用肥种类上要轻氮重钾。每667m2施纯氮低于10 kg,N、P2O5、K2O施肥比例以1.0∶0.8∶0.8为宜,促进本田秧苗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提高成穗率,达到保证穗数的同时增加穗粒数,保证足穗大穗的同时提高结实率。
科学管水,除在幼苗期和施肥、施药时采用深水层灌溉外,前期要保障浅水促蘖,薄水养蘖,中后期均采用湿润方式进行间停式灌溉方法。够苗及时重烤田,保证田间通风干燥,严格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倒性;进入孕穗期后及时复水。齐穗后采用跑马水的灌溉方式,使田间干湿交替。野香优699米质优,灌浆时间长,防止后期过早断水,一般在收获前7 d左右断水,自然落干,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移栽后本田全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要充分利用当地病、虫预测预报情况,做到预防为主,防治兼行,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抓住关键防治时间点,对病虫害进行低指标防治。生产中以按照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防策略。主要防治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秧田期使用恶霉灵、咪鲜胺或福美双等防治恶苗病,施药时加大用水量至每667m2用水量50 kg左右,让秧苗全身和苗床都要喷到药。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用井冈霉素水剂各防治1次纹枯病;当调查虫口密度发现稻飞虱成(若)虫每丛达120只时,立即采用25%扑虱灵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在抽穗期重点关注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发生情况,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生物农药苏特灵,每667m2用51%稻农一号50 g,或46%特杀螟60 g对水40 kg喷雾,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丰收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水稻的生态栽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协作方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品种因素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良种必须配以良法,种植地点的天然环境条件往往对生产出的稻米品质能够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栽培方式的优劣对产量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稻米的品质和安全系数。特别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除了上述常规的防治方法外,还可利用稻田两侧种植诱虫植物(如香根草、非洲菊等)诱集螟虫产卵,以减少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在分蘖盛期至抽穗前在田间放鸭饲养,减少虫口密度;在二化螟成虫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控制成虫量[3];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物理、生态防治方法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防治效果,且这些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为水稻的生态种植,生产高端优质大米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