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俐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功能异常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是心血管出现粥样病变,使动脉血管狭窄、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心血管器质性病变[1]。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呕吐恶心、活动受限以及血压降低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猝死,严重危及生命。因此,尽早诊断和发现冠心病,给予及时的救治,对改善患者的症状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2]。临床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尿微量蛋白检测与血凝检测,有研究认为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率,而且还能反映出患者病情进展程度与治疗效果[3]。鉴于此,本文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尿微量蛋白联合血凝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并将其作为参照组。纳入标准:无家族心脏病遗传史、心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无家族心脏病遗传史。排除标准:交流障碍者;智力障碍或伴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或急性传染病;肺、肾以及肝功能障碍。研究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7.54±3.2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5例。参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95±3.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集研究组与参照组受检者晨起中段尿液2~4ml,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仪器选用重庆博士泰A25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配套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无菌操作,以检测和记录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4ml,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采用凝固法检测,仪器选用美国沃芬ACL TOP 700全自动凝血仪,并使用相应配套检测试剂,按照说明书无菌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研究组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参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2.1 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尿微量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尿微量蛋白水平的比较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尿微量蛋白水平的比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内皮因子的活性和血管弹性不断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4]。在早期冠心病发病时,若不能及时诊治和发现冠心病的进展,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而,临床需要加强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有效率,这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5]。
尿蛋白是存在于人体尿液中的微量物质,其主要储存于血浆中,经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滤过、重吸收,以减少尿液中的尿蛋白,同时尿蛋白也是临床用于检测慢性肾衰竭疾病的主要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也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其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最后阶段,可加速血液凝固速度,故被用于了解凝血机能状况[4,6]。随着临床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低下,而且还具有纤溶和凝血系统紊乱的情况。可见,临床可以将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微量尿蛋白水平可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尿微量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这是因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会加重肾脏肾小球滤过的负担,还可危害肾血管,最终造成肾功能异常或肾功能低下。同时,患者肾功能异常可促使炎症反应加重,使肾小球电荷选择失常,致使肾小球、肾小管滤过产生的尿蛋白量增多,所以患者在将尿液排出体外时,会出现高水平的尿蛋白[7]。冠状动脉病变会影响血管内皮因子的活性,使机体血液系统整体病理性改变,当机体受到损伤或出现炎症时,凝血因子就会转变为纤维蛋白原,难以被凝血催化酶催化,从而降低凝血作用;此外,人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会延缓血流循环速度,可导致血小板附着于动脉血管内壁,进而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利损伤,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不断提高[8],所以血浆纤维蛋白原能有效反映患者的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可作为冠心病检测的主要指标。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指标最高。这表示冠心病急性期患者的尿微量蛋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最高,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进展程度。这是因为冠心病早期的肾损伤、血管损伤情况较轻微,相应的器官或组织蛋白因子受到的刺激较小,而急性期患者肾损伤与血管损伤程度较高,相应组织分泌的蛋白因子水平较高,所以血浆纤维蛋白原、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低和患者病情程度有密切联系[9]。
综上所述,采用凝血检测联合微量尿蛋白,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在检测结果客观情况下,两种检测指标水平能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获得有效的救治,以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