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能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西 贺州 542899)
骨缺损是指骨质的缺损。骨缺损多发生于各类骨折疾病中[1]。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高能量且复杂的创伤也随之增多,进而导致胫骨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胫骨骨折患者易出现骨缺损的情况[2]。以往,临床上常使用彻底清除碎骨、控制感染等疗法对存在骨缺损的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在此类患者的软组织满足手术条件后,再对其进行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术和内固定术,以改善其骨缺损的情况。但用以上传统疗法治疗骨缺损的周期较长,且需对患者进行多次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其预后[3]。近年来,骨搬移手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对存在骨缺损的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骨搬移手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进展。
单向骨搬移手术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搬移手术。单向骨搬移手术主要应用于胫骨近端、远端截骨搬移,以改善患者骨缺损的情况。对骨缺损患者进行单向骨搬移手术的时间较长,且搬移时其骨延长部位不能伴有瘢痕组织。在对骨缺损患者进行单向骨搬移手术时,其相邻骨干的长度需>10 cm。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单向骨搬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4]。在对骨缺损患者进行单向骨搬移手术后,需为其放置内固定物,以固定其搬移的骨组织,促进其骨缺损部位的快速康复。在为此类患者放置内固定物后,其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感染多是由内固定物所致。若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则需将内固定物取出,以消除感染源,降低其损伤,但会破坏其血运和已经生成的骨膜[5]。目前,Ilizarov 技术被应用于胫骨骨缺损伴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在胫骨骨缺损患者发生感染后,可使用Ilizarov 技术对其进行直接牵张治疗,以有效清除其感染源。Ilizarov 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使用Ilizarov 技术对胫骨骨缺损伴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的创伤较小、可适当地刺激内固定物、促进活骨细胞增生、提升治疗的效果等优点[6]。开放植骨(Papineau)技术是一种治疗长骨感染性假关节的分期手术。该术式是将松质骨开放移植至肉芽组织上,再进行二期植皮,以覆盖软组织,进而达到修复骨缺损的目的[7]。目前,Papineau 技术在临床上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使用Ilizarov 骨搬移技术联合Papineau 技术对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伤口闭合,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促进其胫骨缺损的修复及伤口的闭合[8]。
胫骨双向搬移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该术式主要应用于胫骨中段及大段骨缺损、两端骨质完好的骨折治疗中。临床上可利用胫骨两端完好的骨组织对此类患者进行胫骨双向搬移手术。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胫骨双向搬移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缩短骨组织搬移的时间。但对此类患者进行胫骨双向搬移手术需对其进行两次骨搬移,手术的创伤较大,易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9]。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用胫骨双向搬移手术治疗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可降低骨端感染的发生率并消灭皮肤创面,且骨折端不需植骨即可达到骨性愈合的效果。对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进行胫骨双向搬移手术可加快其骨延长的速度,缩短其康复的时间,但可增加其两端截骨使骨不连及截骨端牵张骨痂不长的发生率[10-11]。
腓骨横向搬移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该术式适用于胫骨两端残余较少,不足以行纵向骨搬移手术的骨折治疗中。对此类患者进行腓骨横向搬移手术的时间较短,但其腓骨的支撑力有限。在对患者进行腓骨横向搬移手术的过程中,需联合其他固定术或植骨术对其进行治疗[12]。对胫骨骨缺损较大的患者进行腓骨移植术,可使其腓骨胫骨化,但此种治疗方法对其软组织的损伤较大[13]。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腓骨横向搬移手术,可保留其生物潜力,但搬移骨组织的稳定性不足,可导致其出现下肢畸形的情况。临床上常将腓骨横向搬移手术应用于胫骨缺损较大、残留胫骨两端较短、软组织条件较差、胫骨骨延长区成骨较差或可能失败、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或骨髓炎的治疗中[14]。
环形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外固定支架。该支架符合生物力学对轴向加压的要求。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术具有去成角、去旋转、去侧方位移的作用。但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较为笨重,会导致其日常生活和日常护理受到影响[15]。
与用环形外固定支架相比,用单边外固定器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术更简单、便捷。但用单边外固定器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低于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对此类患者进行外固定。在使用单边外固定器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术的过程中,需使用辅助手段调整其下肢力线[16]。在使用单边外固定器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术的过程中,易发生骨轴向偏移,需定期对其进行X 线检查,以防偏移情况的发生。在用单边外固定器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外固定术后,可在每日牵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牵引的频率,使其膜内化骨,促进新骨的形成,并提高新骨形成的质量[17]。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改良的Ilizarov 外固定系统。该外固定系统由2 个全环、6 个可伸缩的支撑杆通过特别的通用关节组装而成。泰勒空间支架使用6 个在接头处能够自由旋转并可伸缩的支撑圆管连接远、近端的固定环,并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精准地调整肢体的角度和力线[18]。使用Ilizarov 技术和泰勒空间支架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必调整支架,术后可通过泰勒空间支架连接计算机对其力线进行纠正[19]。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患者易出现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症状。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是临床上一种较难治疗的疾病。临床上常对骨缺损较小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清创治疗及植骨手术,对大段的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骨搬移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骨搬移手术,可减少手术的次数,减轻其疼痛感,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骨搬移的时间较长。目前,Ilizarov 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中。使用Ilizarov 技术对胫骨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