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萌滟
摘 要 数学绘本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之一。低年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具体情境的依托,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将数学绘本融入低段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数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的故事或图画表现出来,将数学绘本适时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切选择绘本,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适当拓展,丰富学生课堂多元体验;适度融入,避免绘本喧宾夺主。
关键词 低段数学;数学绘本;融合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75-02
数学绘本能辅助数学教学,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数学绘本融入低段课堂,能为教师开拓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丰富教师利用数学绘本开展教学的经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通过一段时间研究,笔者认为将绘本融入课堂,教师必须厘清教学目标、研究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及认知起点。适时、适切、适当地运用绘本,使课堂碰撞出火花。
一、适时融入,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绘本,正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材料之一。教师在课堂学会抓住时机,灵活运用绘本,往往能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在课程伊始,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较慢,通过丰富有趣的绘本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及时调整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低段学生注意力持续只有十分钟左右,课程进行到中途时,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适时添加绘本,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色彩丰富的图片,能瞬间调动学生的注意,通过故事讲述、图形结合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在课程收尾时,运用绘本适时总结提炼,让学生回顾知识,提到升华课程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如果用课本主题图导入,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这样的导入中规中矩,让学生以习以为常的状态进入课堂,对于后续的教学没有起到较好的积极作用。如果教师能融入《两条射线手拉手》绘本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射线这个主人公不会弯曲、不会转折的特征,并对射线有初步了解。再通过射线好朋友手拉手引出角,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现。通过有趣的故事、色彩丰富的绘本,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且激发起后续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绘本的使用时机并不固定,教师只要把握好绘本与教学活动的切入口,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准时机融入课堂使用,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提高教学正向影响的效果。但无论是在哪一时机使用数学绘本,教师要调控好教学节奏,恰当地控制使用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还要及时回到数学内容的学习上。
二、适切选择,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不同的学习模块,教师们可以按照各模块的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绘本及合适的绘本融合教学方式。数与代数模块,通过创设情境或绘本中具体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与算理算法;图形与几何模块在图形的基础上通过绘本提炼形的特点,归纳出具有的形状;统计与概率模块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通过绘本闯关任务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规律及统计,综合实践模块可以在故事型绘本或游戏型绘本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一年级下册《9加几》这节计算课,属于数与代数模块。本节课重难点主要是让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其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绘本《阳阳数鸡蛋》的故事情境来教学。通过阳阳为了方便叔叔将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做了刚好装10个鸡蛋的盒子,装满盒子的话,鸡蛋就要“凑十”,以这一情节为铺垫,然后创设9加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逐步体会“凑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绘本故事更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绘本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让算理变得生动起来,而不是枯燥难懂。
不同的模块领域,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数与代数教学重视算理,在数的掌握及算的技巧上要求更高,只有厘清計算的算理,学生才能进一步掌握正确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所以数与代数模块可以借数学绘本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的道理;集合与图形模块可以结合形象的图画和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及其本质,化抽象为具体,循序渐进;综合实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绘本的阅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与分析,形成相应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不同的学习领域,教师要根据相应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融用数学绘本进行教学,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适当拓展,丰富多元体验
在融入绘本的数学课堂上,可以有别以往的数学课堂形式,给予学生更多元的数学课堂体验,丰富数学课堂形式。如数学阅读课程、故事体验课程、活动探究课程等。在绘本阅读课程上,可以选择与教材相关的绘本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数学故事,了解数学概念、算理等,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现有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故事体验课程常常以解决主人公的问题为线索,以故事的进程推动课堂,在故事中帮助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活动探究课程趣味性强,教师可以搭配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探究,深刻体验。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一上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借助课本主题图,跟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借助绘本《王牌汽车》设置故事体验课,以小货车参加王牌汽车大会的故事,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将绘本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小货车该怎么受到大家的喜欢呢?”“要怎么知道大多数汽车喜欢什么呢?”等精心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跟着主人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根据调查与统计的结果来对小货车进行改造,使小货车成为最受欢迎的“王牌汽车”。在活动中,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通过绘本感受到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将绘本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调查班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故事书等等,自然地将绘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参加“王牌活动”。活动体验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经历知识的生成,而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参与课堂的成就感。
更多元的数学课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特点,也有不同的绘本运用策略。数学阅读课程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数学史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故事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故事主线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带入性较强的故事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再现情境,利用相似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课程趣味性强,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可以搭配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深刻的理解。
四、适度融入,避免喧宾夺主
绘本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但在绘本的融入使用上,教师要把握好“度”。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与绘本融合,也不是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绘本。教师如果太注重于绘本的故事情节或绘本的精美画面,而忽略了数学真正的本质,这就违背了适应绘本辅助教学的初衷。选择绘本上,教师更要慎之又慎,要充分提炼绘本中的数学内容,不要把数学课变成单纯的“讲故事”。作为授课的组织者,教师必须把握绘本使用的“度”,不能“不及”,更不能“过度”。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精心打造“适度绘本课堂”。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发现有两本数学绘本特别适合融入课堂:《两条射线手拉手》《魔法三兄弟的探险之旅》。但是对于只有40分钟的课堂,两本绘本一起讲授,显然是没有办法实现本节课程目标的。经过取舍,笔者选择引用《两条射线手拉手》绘本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带着学生在童真童趣的绘本中感知射线的本质属性。认识了射线后,跳出绘本故事,着重在各种数学模型感知中认识角,再通过生活原型“小鸟张嘴吃东西”引发对活动角的迁移学习,在玩角和比角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讓课程充满数学味,又通过适当地使用绘本使课堂不失趣味。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设置的环节越多,“呈现”得越多,每个环节所分配到的时间就越少。这样,课堂看似十分热闹,进行得轰轰烈烈,什么环节都体现了,但什么环节都是浮于表面的。因此,融入绘本的环节设定要简约,与其课堂环节叠出,不如突出重点、聚少成多,实实在在地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现。否则,把课堂当成一个筐,什么活动都往里装,结果只能使课堂无法承载太多的额外任务而变味。
五、结束语
将绘本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要在课堂中有效地使用数学绘本,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究一定的灵活性。将绘本和课堂教学融合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考虑使用时机、学习领域与类型特征的差异,灵活地将绘本融入课堂。适时、适切、适当适度使用绘本,辅助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