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麟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行为 道德失范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期,是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成果比较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方面,大学生群体发生道德失范行为日益增多,国家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情况,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群体道德教育水平,致力于大学生群体道德素质建设与发展。
一、大学生道德失范概念
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的定义是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群体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具有混乱性质的道德行为。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化、复杂化、网络化,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普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片光明。在面对繁杂的社会诱惑以及学校道德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中,大学生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出现偏差的现象不断增多。
二、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学术道德失范
考试作弊、剽窃抄袭、一稿多投是大学生常见的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在学业成绩获得方面,大学生中期末考试或者专业素质测试中,为了顺利过关发生考试作弊的道德失范行为。在论文发表方面,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为了毕业,采取剽窃抄袭他人论文的行为。在评奖评优方面,一些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利益或荣誉时,对自己论文进行一稿多投,获得论文材料多次加分。其中,考试作弊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道德失范行为,而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论文的抄袭剽窃。
(二)社会公德失范
社会公德是—种道德标准,具体而言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滑坡事件时常发生,大学校园中也有着此类现象的发生。情节较轻的形式包括拒绝服从学校制度的管理、上课无故缺勤等;情节恶劣形式包括为偷窃同学财物、窃取他人学习成果等。这是社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危机。社会公德的缺失,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的迷失,诚信意识的缺乏。个人价值追求逐渐下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日益越来越常见。
(三)网络道德失范
刘慧瀛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量表将网络言论、网络学习和网络侵权作为因子,初步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大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是造成大学生群体做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导火索”。主要表现在学校生活中,例如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业的荒废。借网络贷款,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严重危害。
三、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因素
现代社会中,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智育成绩过分追求,使得德育地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下滑。盲目崇拜金钱、冷眼旁观、见死不救等社会负面事件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断冲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使得大学生的负面思想观念产生。因此,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偏差和心理出现不平衡,这是大学生做出道德失范行为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在高校中开设的有关道德教育的课程,不符合现实情况和不能迎合学生兴趣,使得道德教育并未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产生出指导作用,这就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行为没有得到指引。上课形式单调缺乏灵活性,无法吸引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有效性逐步削弱,使得大学生做出道德失范行为的概率大大增加。
(三)网络环境因素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随时随地进行购物以及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网络世界好比一个假面舞会的舞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每个人的行为都比较开放和自由。因此,大学生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缺乏自律,网络行为缺乏思考,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需要得到提升。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性。大学生从繁重的高中课业生活过渡到相对轻松的教育环境,由于摆脱升学压力,他们的情绪和态度具有不稳定性,道德认知能力有待提升。年轻的大学生做事缺乏理性思考,做事容易冲动。他们的知识水平虽较为成熟,但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道德意识不清,面对利益诱惑时往往难以坚守正确的道德立场,从而做出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有些大学生思想过于理想化,盲目自信,沉浸于已有的成就中。在道德边界面前,大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小事,没有意识到做错事所要承担的后果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心中极易产生出各种道德困惑,导致他们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四、矫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社会道德环境管理
首先,利用新媒体手段,对于社会或者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现象进行积极宣扬,引导大学生进行正面学习,树立健康的道德意识,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其次,针对学校中存在的违背学校道德教育原则的错误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并给予必要惩罚,起到反面警示的作用。再次,可以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营造和谐美好的道德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二)改善高校德育环境
高校德育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主要方式,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对大学生整体把握,充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承载能力。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哲学中优秀的人学思想,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回归的思想。德育工作者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素质,提升个人的教育水平。大学校园内有着类似于社会上的环境和关系的存在,所以在校园道德教育是大学生优秀的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校园道德环境需要有优秀的学风和较强的育人成才的氛围。在校园生活中增加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开展与道德教育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踐中学习优秀的道德榜样的精神。
(三)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身心健康都处于一种特殊状态。网络虚拟世界中诱惑较多,使得大学生产生社交焦虑的倾向。网络环境作为一把双刃剑,带来了便捷化、高效化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与此同时,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环境中信息良莠不齐,暴力、血腥以及色情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严重的消极作用。网络环境具有自由性的特征,但是网络自由的实现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所以,需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法律法规,使得网络不良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减少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消极作用。此外,网络规范的执法力度需要不断加强,最大程度地利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督促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纠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高等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首先应当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运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防止大学生做出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其次,加强道德意志的磨练,坚决抵制各自不良利益诱惑,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此外,学习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反思个人言行,激励自己践行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