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克·迪万
在过去二十年中,黎巴嫩一直依靠资本流入,其规模每年平均高达GDP的20%。由于高利率,存款(主要以美元计价)增长至黎巴嫩GDP的400%左右,其中大部分钱借给了国家,用以填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去年7月,现金账户赤字超过了GDP的25%,公共债务超过了GDP的150%。政府债券和央行存款分别达到了银行资产的14%和55%,总主权风险暴露接近资产的70%。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GDP增长却接近于零。
去年年底,随着大量取款导致挤兑,继而资本流入戛然而止,“纸牌屋”轰然倒塌。今年年初,黎巴嫩陷入三重危机:国家和银行都已破产,缺少流动性也无法借贷,而国家则面临着巨大的外部赤字。
3月份,政府宣布无法履行偿债义务。随后,为避免主权债务违约,黎巴嫩政府与国际专家一起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旨在加强经济弱环,包括降低公共债务、减少财政赤字、贬值黎巴嫩镑等。政府还计划银行业重组——由银行所有者和大储户承担巨大损失(大约900亿美元)的主要部分。
迄今为止,这些改革还没有任何落实措施。黎巴嫩政府确实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100亿美元,但協商无果。当局甚至没有采取金融危机最基本的应对手段——资本管制。因为货币危机,2018年以来进口暴跌近一半。再加上信用枯竭和新冠疫情冲击,许多企业都倒闭了。与此同时,GDP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失业率飙升至30%以上,贫困率冲高至50%,中产阶级大量消失,人才大量外流。
黎巴嫩有一套拜占庭式的宗派权力共享体系,经常因为争论和腐败而陷入瘫痪。政治精英明白,大量难民是国际谈判中的有力筹码,因此他们乐于靠外汇储备过日子,同时等着坐收地缘政治租金。
更糟糕的是,黎巴嫩政治和经济精英(这两个群体重合度很高)可能故意将他们经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老百姓头上。5月,黎巴嫩银行协会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改革计划,建议用国家资产避免对银行的损害。换句话说,就是让普通人承担调整的负担。
此外,中央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用通胀消灭黎巴嫩镑资产的价值,提振外汇储备。黎巴嫩镑在短短九个月间贬值80%,6月同比通胀率更是达到90%。与此同时,美元计价银行账户取款需要交纳50%或以上的税金,并按照官方汇率而不是平行汇率兑换。
这本质上是阿根廷“小畜栏”政策的翻版。2001年,阿根廷通过冻结存款的办法阻止银行挤兑,损失由中产阶级承担。这种方式在经济上的代价十分高昂,吸收损失需要多年时间,在此期间,黎巴嫩将面临资本流入紧缺、货币政策锚缺位以及货币和银行体系信任不足。
到那时,黎巴嫩精英寄希望于国家已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可以保证与国际债权人达成有利协议,让他们得以反复攫取国家利益。这将导致黎巴嫩前景黯淡,精英们却可以在这块严重缩水的小蛋糕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去年10月,受多年来压抑的怒火驱使,黎巴嫩爆发了全国性示威。抗议者有序地分成多个团体,旨在改革黎巴嫩政治制度。
当然,黎巴嫩的宗派政治不会轻易结束,因为宗派政治诞生于恐慌和不安全。但当前危机已动摇了体制的合法性。即便是与伊朗结盟,到目前为止真主党也在迅速失去铁杆选民的支持。国际社会如果能够坚定支持改革要求,将大有裨益。尽管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危机深化,但最终将迫使黎巴嫩实施真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