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十九)

2020-12-11 02:06刘小晴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楷笔法韵律

□刘小晴

第七节 小楷用笔的韵律

晋人书法尚“韵”,无论小楷与行草,都崇尚一种平和简静、萧散自然的气息。当时,一些读书人为了逃避残酷的士族斗争,特别是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苟安于江南,士族中的文人墨客隐迹山林、清谈成风,从佛教和玄学中寄托自己空虚的感情。于是,在这种玄学气氛笼罩、地域风情影响下的东晋书法,形成了一种委婉、潇洒、风流、超脱的时代风貌。正如明王世贞《论书》中所说:

晋人书虽非名家之法,亦自奕奕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为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领解,不可以语言求觅也。

韵,是我国诗书画艺术中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它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只能体验,难以求觅。因为它潜藏了审美主体中玄妙而富有哲理的审美思想,是表现心灵的精神境界。从艺术的表现手段来说,古人成功地捕捉到书法艺术不但与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因缘关系,同时也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动态和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契合之处。加之魏晋以来品评人物之风的影响,把一切富有动态的事物与书法交融在一起,通过形象思维转化成书法艺术中富有意味的形式。如汉崔瑗《草书势》中的“竦企鸟,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驰未奔”,就十分形象地比喻了草书生动的笔势。但另一方面,崔瑗又认为真正成功的创作应该是“就而察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即艺术创作既要符合客观规律,又要从临时应变的随机性中获得高度的创作自由。其后,汉末蔡邕对书法艺术的动态描述更为清晰。他在《笔论》中说: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蚀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露,若日月,纵横可有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历代书家便“立象以尽意”,将自然和人等动态事物于艺术想象的广阔天地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观察到夏云多奇峰而领悟到因势生形的变化,从左右摆动、随风摇曳的垂柳中体味到跌宕的体势,观察长空中回旋搏击的雄鹰而联想到笔法中的逆势,从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中意味到流畅激越、沉着顿挫的笔调,从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姿态中感受动静的变化,看到公孙大娘舞剑而顿悟草书的笔法,从纷纷纭纭的战斗中想象到乱而不乱、不乱而有乱的章法,等等,从而使静止的字形变得天机流荡、生气勃勃。

《题马远〈洞山渡水图〉》(局部) 南宋·杨妹子

《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章 深

由上可知,我国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正是缘于它生动变化的笔法、姿态跌宕的结构和参差错落的章法。字的生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力、韵三个方面。其中,韵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古代的艺术家很早便发现韵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南齐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艺文类聚书赋》中就认为书法艺术当托韵笙簧,使其笔调有一种音乐般的韵律。但他又在《笔意赞》中指出,这种节律之美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度,“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这种符合艺术客观规律的和谐节奏,在书法中就称为“韵律”。近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指出:

作书可以写景,可以寄情,可以绘音,因所写所绘,只是一个灵的境界耳。

也正是这种和谐的韵律,使书法家能有“骋纵横之志,散郁结之怀”,抒情写意,寄托襟怀,使他们的作品达到一种空灵动人的境界。

韵律在笔法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轻重徐疾和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笔法组成。相对来说,楷书的节律要比行草来得沉着、迟缓、静穆、从容,但绝不是没有节奏。一切艺术都是趋向于音乐状态的,作为小楷,这种节奏感表现得比较隐晦、含蓄。纵观古人墨迹,他们的点画中很少有因强烈的节奏而产生出类似飞白、枯笔、游丝等的变化,因此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这种韵律的存在。

猜你喜欢
小楷笔法韵律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书的国度
品读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