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世国,庹绍彬,张 伟,向昱阳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由于先天发育或后天受到外伤、退行性改变等原因造成椎管、神经根管变狭窄,刺激或者压迫神经引起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1]。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本病主要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对周围组织、椎管、骨骼等刺激较大,术后常引起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近年微创融合术逐渐发展,但由于对设备及人员要求较高,基层医院尚不能达到要求。为了减少或减轻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本研究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采用张氏经验方(我院名中医张世国经验方)进行干预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垫江县中医院骨科医院住院部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2.8)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21.6±2.2)个月。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7岁,平均(62.8±1.9)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21.2±1.7)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现代腰椎外科学》诊断标准制定[2]:①反复发作腰痛伴单侧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可伴椎旁压痛,严重者伴下肢感觉、肌力、肌腱反射改变,甚至二便障碍;②腰过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③影像学特征:X线和CT或MRI显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虚血瘀证。有周身乏力,面色晦暗,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紫或见瘀斑,苔薄,脉沉弦涩。
纳入标准:①年龄45~80岁;②符合腰椎管狭窄症西医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诊断及辨证为气虚血瘀证;④影响日常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要求改善症状;⑤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
排除标准:①病变节段在2个节段以上;②滑脱程度在Ⅱ度以上;③腰椎峡部不连;④两侧下肢疼痛麻木情况均较重;⑤年龄在45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⑥不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气虚血瘀证;⑦不愿意行手术治疗;⑧有手术禁忌症;⑨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肿瘤及精神病;⑩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两组均予骨伤科常规护理,卧硬板床,完善相关检查后由同一组医生手术。全麻满意,将患者取俯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贴保护膜。取患病节段依次切开皮肤筋膜,剥离椎旁肌肉,止血,显露椎板,定位满意后予以U型椎弓根钉拧入,再次透视位置良好即可。然后行椎管减压。分离粘连的神经根和软组织,见神经根活动度良好即可,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仔细止血,双侧横突间予以棘突椎板骨植入。留置引流管引流逐层关闭切口,切口皮肤碘伏消毒后无菌敷料及腹带包扎。术后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由四川合信制药公司生产)1.0g加入100mL0.9%NS内静脉滴注,日2次,两次用药时间间隔6h,连用3天。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术后第1天开始,亦以2 周为一疗程,主要是行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锻炼,坐卧床直腿抬高试验,具体方法是下肢伸直,足背伸,以髋关节为支点自行向上抬高,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每次抬高的高度以下肢出现轻微疼痛不适为宜。伤口每日换药,术后14天拆线。
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每天1次,每次1粒,连服2周,连续观察2周。
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予以张氏经验方。药用黄芪3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桂枝5g,续断10g,蜈蚣1条,熟地黄15g,木通5g,川牛膝10g,土鳖虫5g,当归尾10g。气虚重黄芪用60g,加当归尾20g;腰腿痛严重川牛膝用15g,加苍术15g;风寒湿痹重加延胡索10g,桑寄生10g,独活10g;肾气虚加熟地黄15g。由垫江县中医院制剂室煎制并统一提供,为200mL1袋。每日1剂,每次1袋,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1周为一疗程,连服2周。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其他一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药物。
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定,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症状改善程度:分别于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表进行评定,最高分29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高表示改善程度越明显。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日常生活能力不受限。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日常生活轻度受限。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术后当天 术后1周 术后2周对照组 30 7.56±0.85 4.56±0.85 2.43±0.62治疗组 30 7.46±0.81 3.30±0.83 2.10±0.66 t 0.53 6.07 2.16 P 0.59 <0.01 0.03
两组功能障碍(JOA)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障碍(JOA)指数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功能障碍(JOA)指数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术后当天 术后1周 术后2周对照组 30 12.20±1.18 16.86±1.22 19.63±2.51治疗组 30 11.60±1.35 18.93±1.08 24.26±2.42 t 1.85 -7.39 -7.60 P 0.07 <0.01 <0.0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
手术治疗LSS的效果肯定,但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会在术后立刻缓解,常伴随着腰腿痛、麻木等症状。术后的残余症状与术前、术中、术后多因素相关。术前的神经压迫可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术中对骨骼及软组织的损伤。虽通过手术解除了对神经的压迫,但神经根内的病理损伤并不能马上恢复,而腰椎融合术后腰椎狭窄部位的周围环境改变也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均可引起术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
LSS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3]。主要病机为督脉气血亏虚,瘀血阻络,气血不能温养肢体[4]。因此当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法。张氏经验方标本兼顾,补益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瘀生新。同时注重虫类药物的使用。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 有畅通痹阻之功[5]。
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术后1周及术后2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法缓解LSS术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障碍优于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