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品牌服饰对比
——以魏晋南北朝和古罗马时期为例

2020-12-11 23:59田宝川刘羽柔河北科技大学
品牌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罗马服饰文化魏晋

文/田宝川 刘羽柔 (河北科技大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 年)是继秦汉全盛期后一个极其混乱的年代,朝代更迭频繁,使得当时的社会制度土崩瓦解,进入了历史上一个长达三百多年的衰弱时期。同时期下的古罗马(公元286-476 年)在征服古希腊后,也由统一的繁盛走向衰落。由于魏晋南北朝频繁的发生战乱,导致其社会经济受到重大冲击,但民族文化却通过国家之间的碰撞兼并进入了一个大融合阶段。古罗马的民族文化更多的则是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借鉴,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

一、服饰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讲求天地阴阳,追求和谐的自然之美,服饰色彩受阴阳五行的影响,以青、红、黑、白、黄五色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

因人类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面朝黄土的劳作模式,使得黄色成为最尊贵的颜色。男子服饰色彩多为灰白色调,暗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远大志向。女子服饰颜色以粉色、淡蓝色等沉静文雅的色调为主,强调了古代妇女含蓄矜持,端庄贤淑的性格特色。

古罗马的服饰旨在强调个性释放,服饰色彩受社会文化影响,划分出了鲜明的阶级等级。最为流行的是白色和紫色。古罗马人认为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参加选举的候选人和婚礼上的新娘都会穿着白色服饰。紫色因其原料贝壳难以获取而变得异常昂贵,被认为是代表富有和权贵的颜色,有上等社会地位的人们偏爱紫色或白色上等毛料上镶着金边或者红色装饰的托加。平民只能穿褐色、棕色、灰色等未经加工的服饰。服饰颜色还会根据人们社会分工的不同发生改变。

二、服饰织物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本,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开始养殖桑蚕,神农氏教人们种植葛麻谷物,于是有了麻布、葛布类衣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材质基本上有丝织物、粗布和麻布,以丝绸为最,服装材质取决于阶级划分,富贵人家可以穿绫罗绸缎,普通和贫寒人家穿粗布。

古罗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农作物生长繁茂,普通民众和奴隶的服饰材质多为亚麻和毛织物。羊毛织物是古罗马贵族的象征,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仪式中。同时丝绸流入古罗马,无数罗马人对丝绸极度痴迷。

三、服饰纹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大多承袭于汉代,又通过战争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强调清丽脱俗,含蓄典雅、返璞归真、灵魂适意的审美观,织物纹样大多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可成为衣上的点缀。再经过变形变色等技法,使图案似形似意,变得充实而更富灵气。

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寄托在服饰上,不论是高贵的绫罗绸缎还是民间常用的印花布匹,都能见到例如龙凤呈祥的图腾纹样和表达吉庆喜悦的喜鹊登梅等吉祥纹样。古人讲究的中轴对称也在织物纹样的排列上展现的淋漓尽致。魏晋时期在几何内填充动物或花叶纹样呈现放射状对称式状态,纹样装饰效果极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小花朵纹和小几何纹对后世服饰的影响极深。

古罗马人尚武好战,服饰纹样的灵感也大多来源于文化与战争,织物纹样更重视其功能性,大多以黑白单一的颜色组成。图案以写实为主,绘以人、动物、花朵和植物茎叶,力求逼真的效果,散发出浓郁的庄严肃穆之感。

中西方服饰纹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写意代替写形,注重情感倾注和寄托。后者注重写实,以极为理智的姿态描绘世间种种,更多的反映了现实主义在服饰上的表达。

四、发型发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战乱导致社会财力损耗巨大,很难维持两汉时期冠服制度,男子冠帽多用幅巾代替。女子多将头发挽起,流行“蔽髻”,髻上按严格的等级制度镶有金饰。发饰除了常见的步摇、簪钗、花钿、鲜花等,最为独特的是将斧钺戈戟等兵器融入到发饰的设计中,柔美与凶悍合为一体,别有意趣。

古罗马时期受地中海气候影响,雨热不同期,炎热且少雨。故而不论男女,多将头发烫成卷发。古罗马的首饰传承自希腊,是罗马人身份的象征,以黄金、宝石和玻璃首饰最为常见,东方大门打开后,珍珠和印度宝石就成为罗马妇女的独宠,皇冠上也多用珍珠装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重视和谐美和结构对称性, 图案花纹通常结对出现。服饰形制种类繁多且等级制度严格。服饰衣料追求俊俏飘逸的飒然之姿,色调柔和含蓄。织物图案精致细腻。古罗马对于国民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极小限度在布料上进行剪裁。服饰形制重实用,但变化较少。在服饰的结构设计上注重凸显人体自然曲线,具有独特的垂坠感。采用抽象的造型设计形式,尽可能的用服装来衬托出强壮的体态。

五、差异原因分析

(一)地域文化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环境。内有群山相护,大河相连,丛林广覆,生活资源充沛。外有戈壁成片,草原披背,海水遮蔽,少有外敌来犯。纵使内部常有战乱不断,分裂和统一朝夕相替,盛世和衰落顷刻之间,各个民族还是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完成了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完善发达的文化体系。不论战争怎样频繁,国家之间如何互相攻讦,民族大的走势还是朝向不断的融合与发展。

而古罗马文明是在以围绕着地中海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南欧的古希腊的基础上,通过民族大迁徙形成。大多以承袭为主,喜好通过战争获得资源的古罗马人通常会将占有的国家城池的文明据为己有,在其基础上加以较少的改变,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

中国和西方服饰文化对比,不难看出中国服饰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个民族服饰文化在形制上有大的统一,却又拥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特色。西方服饰文化的变化是根据其民族迁徙和战争掠夺形成,在多样文明参与,交替支配,互相影响的激烈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二)审美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文化特色影响,人们崇尚飘逸的与东方人柔美面部轮廓相衬的服饰形制。色彩上尤好清新淡雅的灰白色,透露出写意含蓄的服饰特色,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呈现出一种虚无缥缈形留意动的精神境界。

在古罗马人的眼中,美有千种百样,因而不是人去适应服装,而是服装为人而生,用服装来完善人的体态美。古罗马人追求天性解放,以人为中心,在服饰形制上强调凸显人的个性,通过服饰再现人的身体形态。

(三)农、商业文化

魏晋南北朝在大动荡时期就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南北各地在战争的影响下,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进行了交流与改进,传统的水利思想也得以继承。这一时期市场广设并加强管理,又大力实施安商政策,身份各异的人们通过经商来实现抱负。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在大量商人涌现的市场贸易中,商人仍然重诚重信,精研商业道德与经商技巧,整体商业经济得以长远发展。

古罗马时期以农业立国,居民之中农民众多,农业支撑着古罗马的财政和士兵来源,农业技术发达但受君主专制影响,政府推行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导致大小农民破产,城市也走向衰落。古罗马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从而呈现出内外贸易发达。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进行交流,服饰文化当中体现整个农、商业文化精神,却被古罗马人特有的物质性掩盖,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

中国农、商业文化兼收并蓄,不会束缚和排斥任何优良文化的渗透,在少数民族的参与下走向更加丰富繁荣之路。

我国传统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在“礼”制影响下,服饰文化成为统治者稳固政权的手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文化体系,呈现出一种“包”的状态,充分发挥着社会伦理功能。整个中华文明历史上长期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

服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经过漫长坎坷的发展而得来的宝贵结晶。随着地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民族的服饰在碰撞中产生交流,融入到社会制度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服饰文化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社会背景类似,但服饰文化却是大相径庭,由此可见,中国的服饰文化是在融合中保留自己独有的特点,整个服饰发展历史也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猜你喜欢
古罗马服饰文化魏晋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非遗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融合
服饰文化研究及其新时代价值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古罗马斗兽场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现代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