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倩倩 (长春财经学院)
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品牌能力是每一个优秀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纵观当前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在创业过程创新出市场所认可的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而做到领先或独树一帜,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牢固的品牌优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难点。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协同创新+品牌创建”的角度,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的构建,以期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卓越的知名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协同创新一词可追溯到1971年,由当时著名的专家哈肯在其《协同学》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协同学”一词衍生而来。
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各国的学者开始深入研究协同创新,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协同创新旨在小组内的各个组成因素的协同继而实现“1+1>2”的创新目的。基于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与精细的当下,各干各的等同于闭门造车,终将在这个新时代被淘汰,而协同创新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品牌创建包含品牌和创建两个词语,首先,品牌是一个带有不同企业特点的一个产品或者是服务,品牌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信誉,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的好坏关乎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而创建则是指在创新或者创造性的构建某个事物,侧重的是创新与创造,创新与创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新的思维、发明以及描述来富于产品新的价值,所以创新与创造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品牌创建则是通过在技术、文化以及质量上的创新来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且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创建是一个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保持经久不衰的法宝,是市场和顾客消费价值取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务必要高度重视,并引入协同创新与品牌创建的理念,就是以创建品牌为推动力,以协同创新为基本工具,继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协同发展,促进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
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是指高校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联合多个影响因素,引入协同创新+品牌创建的理念,构建一个长效的联盟机制,实现人才的创新发展。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师资素质的提升,教师的水平和理念跟不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观念和意识,强化他们对协同创新+品牌创建的认同与认识。
教师的培训有多个方式和渠道,比如聘请专业人员来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和考察交流以及参加继续教育等。推动学院与学院、学院与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开展创业相关培训,诸如风险投资教育等,同时要加大“协同创新+品牌创建”理念的宣传,让教师正确认识这些理念,增加他们的认同感。
此外,可以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如马云等,开展定期的创业相关话题的演讲,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的构建目的是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情,培养他们创业的精神与能力。这就需要学校牵头构建多个协同平台,确保这些平台能够协同运行,并通过品牌创新来驱动多方合作。
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省级、市级以及校级的创业项目的申报,以品牌创建相关的项目为依托,推动高校与其他院校、企业的联合开展创业项目的协同创新研究,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高校引入VR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营造一个虚拟的品牌创建氛围,让学生打开脑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需求以及调查数据等来创建品牌。
此外,以创业交流为切入点,开展一些创业讲座,与那些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的实践交流。
确保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的顺利构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还需要创业实践上的保障机制。
首先,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创业专项基金,基金中的资金来源包括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社会组织与企业的投资资金以及理财收益等。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对这些资金进行协同,依据综合考评结果等分拨相应的创业资金。
其次,构建法律保障机制,由学校的法学院牵头,建立相关的法律团队,为创业实践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诸如知识产权、合同的法律效力等。
再次,联合多个具有大品牌、影响力强的公司,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来组建品牌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创业学员进行监督、培训和指导,对他们创建的品牌给予专业中肯的意见。
最后,构建奖励机制,成立相关的创业考评小组,定期对创业实践的进度、完成率、收益等进行考核打分,对考评优秀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当前,我国有很多院校构建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都是停留在表面,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驱动力不够,与传统的教育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关系,很多创业项目的开展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使得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构建的初衷丧失,导致很多指导和服务流于形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所以,学校要引入企业的合作,构建一个长效的驱动机制,加大问责与监督力度,驱动他们对重点的创业项目进行定期的指导与服务支持,推动创业的成功孵化,实现收益由亏转盈,进而反补和带动其他创业项目的发展,间接的提升了指导与服务的水平。
总而言之,构建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不是为了应付国家下达的任务,是响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校要高充分理解创新创业合作联盟机制构建的初衷,在人才创新创业的培养上要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笔者认为,只有强化协同创新+品牌创建的理念,构建长效的理论支持机制、多平台协同的运行机制、多渠道的创业实践保障机制以及驱动指导与服务机制,创新创业合作联盟的质量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