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进展

2020-12-11 20:05杨维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品牌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生态

文/杨维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一、引言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二、“一带一路”倡议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走实走深,顶层设计和各领域的规划不断明确和完善,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各地区立足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水平,积极对接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呈现出不同特色。

(一)东部地区依托良好开放条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对外贸易、园区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迅速

江苏省积极探索境外园区新模式,实行“轻资产管理输出”和“重资产投资运营”,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江苏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了“连新亚”“宁亚”“宁欧”“苏满欧”等品牌线路;浙江省着重打造立体交通网,“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经开行9条;福建拓展海上通道,加密空中通道,完善联运通道,提升信息通道,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浙江省发挥经贸优势,积极推动数字贸易网、国际合作园和境外服务站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天津发挥区位和港口优势,积极参与中蒙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境外经贸区合作建设。山东引导优势产能和高端装备走出去,和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

(二)中部地区强化政策保障,健全“一带一路”建设支撑体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

陕西省围绕“五大中心”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河南省、湖南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工作方案。湖南省和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双向投资稳定增长;河南省“优进优出”的贸易格局初步形成,促进先进设备和能源资源进口,提升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出口规模。陕西省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初步形成“陆空数字”立体丝绸之路;河南省初步形成国际枢纽航线网络,郑州机场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开通了15个航点,中欧班列(郑州)在境外覆盖24个国家126个城市。陕西省积极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三)西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加大边境口岸建设,在产能合作、对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领域成效显著

四川省积极和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行“1122”工程,通过技术合作、直接投资、装备贸易、工程承包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云南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老泰铁路、中越铁路、中缅铁路、中老公路、中缅公路正在加速建设,中越公路已经通车。云南省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金融服务中心,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宽外币现场调运渠道,加快金融出滇步伐,深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新疆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陆空纵横的交通格局,和周边国家开通国际运输通道111条。

(四)东北地区积极打造向北开放的窗口,在对外贸易、通道建设、口岸优化等方面发展迅速

黑龙江省推动跨境电商和物流通道建设,打造面向俄罗斯东北亚的物流枢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的中欧班列运量逐年增多,2019年1-7月开通中欧班列767列,同比增加414列,创历年来新高。吉林省不断加强通道建设,打通面向欧洲和太平洋的陆海新通道,发展口岸经济。2018年吉林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80亿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4。辽宁省面向东北亚、中东欧区域,沿“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拓展国际合作,谋划推进了300个对外合作项目。

三、京津冀发展协同性明显增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以来,协同发展各项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交通、生态和产业合作三个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加速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京沈客专北京段、京张铁路北京段、京唐城际已经开工建设,实现了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相继建成京昆高速、京台高速、京开高速拓宽工程、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延崇高速平原段等高速公路,全面消除市域内3条高速公路“断头路”。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其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推进。京津冀大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1.8%,降到60微克/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共同推动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京冀签署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对密云水库上游进行生态补偿。五年来,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项目共造林5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造林任务122万亩,完成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任务和京津保地区造林绿化试点项目。“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张承生态功能区的绿色产业加快形成,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已签约项目21个。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经签约北京项目130多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注册企业新增941家。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项目在沧州投产,在沧州签约的北京医药企业80多家。2015-2018年北京到津冀的累积投资额超过7000亿元。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

严格有效管控增量,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并两次修订完善。截至2018年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16万件1。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2648家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升581家市场和106个物流中心。动物园、大红门等区域性批发市场撤并升级和向外迁移,天意、万通等批发市场关停。高校疏解有序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新院区顺利运行,同仁医院亦庄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强了对腾退空间的分类管控,出台了关于非首都功能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合理规划布局便民设施和高精尖产业。

(三)北京新“两翼”建设高质量推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2035年))》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通州副中心。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逐渐落地,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建成,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人大附中、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安贞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编制完善《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统筹规划建设京冀交界地区。北京积极支持和主动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市和河北省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出资支持3所学校、1所医院项目的建设,2019年9月正式开工。北京对口支持的4所学校正式挂牌,对口帮扶的5所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启动2。共同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签订,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有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10多家北京市属国企在雄安新区主动参与开发建设。

四、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以来,在顶层设计、生态环境、交通建设和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成了顶层和中层设计

制定形成了“1+N”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系,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和基本遵循。“1”是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N”是长江经济带的10个专项规划、11个实施方案和“4+1”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二)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

沿江各省市采取措施强化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工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整治1361座非法码头,开展长江干线非法采砂、沿江化工污染、长江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经济带水质持续改善,2018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9.3%。

(三)加快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长江通关一体化改革顺利,航道区段标准、船舶标准、港口码头管理、通关管理的建设不断加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构筑。

(四)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依靠长三角产业基础,率先构建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如杭州互联网、贵州大数据、合肥人工智能、苏州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上海、武汉、安徽、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

(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快速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2018年,长江经济带开通中欧班列4138列,占全国开通总数的65%。

(六)长江经济带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立

成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对沿江11省市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间的管理职责界限,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机制,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内形成了“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逐步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局良好,在以下方面进展顺利: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

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2.0%。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相继通车,深圳至中山通道、深圳与香港连接的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等大型跨境基建项目,也都在加快建设。

(二)加快推进体制机制衔接,促进要素流通

推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三地的技术标准、建设程序规范衔接,创新港珠澳大桥管理模式。广深港高铁推行“一地两检”通关查验模式,提高了通关便利化水平。珠海横琴推行粤澳“两地保险、一地购买”,建成湾区共享金融便利框架,打通跨境移动支付,推动专业资格互认,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推行香港工程建设模式。

(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中科院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开工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进一步面向港澳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放。香港的高校、科研机构,可以参加中央财政科技项目。香港和广东联合创新资助项目超过150个。科技合作发展平台逐渐建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

(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广东省积极促进营商环境对接,对港澳服务业开放153个部门。广东省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备案办理1个工作日以内办理,开办企业4个工作日以内办理,全面放开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珠海横琴新区进行制度创新,推出“跨境办公”,为澳门企业到内地创业提供便利。

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成为继长江之后,国家重点治理保护的流域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3。黄河流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必将会有更高水平、更综合的规划,也会有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出台。黄河流域将会着重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和定产,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从东西向来看,形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的区域空间格局。从南北向来看,形成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格局。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将会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注释

1.谢峰:《去年市管企业在津冀计划投资达786亿元》,《首都建设报》2019年1月21日。

2.谈绪祥:《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迈进》,《旗帜》2019年第6期。

3.《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人民日报》2019年09月20日。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