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慎 黄志高(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对铁路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持续不断推进铁路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具有极为显著的时代意义,有必要精准把握其核心步骤与关键环节,综合施策,提升整体建设成效。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在当前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铁道运输产业行业学院建设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局面,其整体建设策略与未来发展规划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策略的创新与实施,在学院建设标准、建设过程控制以及建设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新时期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导向与遵循,在推动学院建设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充分实现了学院建设要素与供给侧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广大主管机构及产业学院同样在创新学院建设模式,优化学院建设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效果突出,构建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逻辑。尽管如此,受建设价值理念等主客观要素的影响,当前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整体建设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政策支持是当前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之一,是符合当前宏观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优势。近年来,国家在铁道运输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行业发展硕果令人瞩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推动铁道运输行业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正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才会充分迎合时代需求,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尤其是铁道运输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产生的现实需求。
如何以相关院校等为载体,扎实推进铁道运输行业的产教融合,一直以来都是学院建设的焦点难点问题之一。在铁道运输行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资源共享等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铁道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手段等同样体现出行业特色。为了有效深化产教融合,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可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并将在“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探索成果。
研究表明,铁道运输类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整体技能与综合素养相对不足,在就业择业、市场竞争及职业发展中存在相对缺陷,就业后半年内的离职率相对较高,对自身就业环境满意度较低,为铁道运输行业的用人单位带来困扰。部分铁道运输行业为克服上述问题,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使在校学生有了更多了解铁道运输行业,增进企业认同感的机会,为明确自身未来岗位职责,熟悉后期铁道运输业务流程奠定了基础,并实现了高等院校与铁道运输行业对人才的交替衔接培养。
在当前铁道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其产业学院建设同样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实施过程遭遇的困难与阻力趋于多样化,只有强化对产业学院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整体建设成效。
纵观当前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实际,普遍存在着对产业学院建设重要性认知不足,狭隘地将产业学院建设与二级学院建设等同起来,不能够从宏观角度审视产业学院这一新兴办学模式。由于对产业学院建设重要性认知存在缺陷,无法真正区分其在建设模式与运转流程等方面的差异性,实施水平长期停留在低下状态。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产业建设人员在工具与方法选择方面更具灵活性,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产业学院建设任务更具可操作性。实践表明,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突飞猛进的趋势下,部分产业学院建设未能引进信息化技术,对给予信息化技术的产业学院建设综合体系构建不到位,无法在信息统筹、数据处理等方面实现数据互联互享,对市场定位信息搜寻与处理不到位,久而久之导致产业学院建设方向偏离目标。
产业学院是铁道运输行业院校与企业实施合作办学的新型方式,在我国实践领域中起步较晚,产业学院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尚不健全,在多方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及共同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明确其具体地位,产业学院的创办、合并、转让、托管等基础性问题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与之相配套的资产界定、核算、清算等重大问题同样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细则。在产权方面,具体产权归属不清晰,在产业学院建设中形成的物权、债权、股权等无法以国家法律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低下。
在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中,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范围内,结合铁道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期,建立健全的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在宏观层面将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固定下来。注重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的约束性与导向性,严格区别与界定产业学院与一般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方式与地位进行严格明确,对所有不符合铁道运输行业发展需求,不符合产业学院建设需求,背离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形势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调整。立足于产业学院建设制度体系,明确其办学指向、产权结构及运行机制,防止具体建设策略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产业学院建设信息化平台,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产业学院建设全过程,将产业学院身份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发展导向的产业学院建设体系。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铁道交通行业产业学院建设可在多个参与方之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提高数据信息传递效率,精准挖掘铁道交通行业发展方面的行业数据,构建形成立体化、直观化、层次化的信息技术模型。
明确产业学院在经济社会体系中的法人属性,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逻辑体系,对产业学院对营利性与公益性进行兼容,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产业学院发展思维模式。
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体系中社会事物的重要属性,是保证市场经济机制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对于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而言,同样如此。要根据产业学院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科学划分产业学院的资本产权结构,探索形成产权清晰、高效稳定、衔接有序的产权结构体系,为产业学院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奠定基础。探索产业学院建设原始资金的筹集新路径,拓宽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与产权归属、产权价值界定等协同推进。在社会范围内培育教育产权中介组织,按照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资产定价机制,确保产业学院产权流转有序。
定期组织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产业学院建设所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精细化理念、价值化理念、集约化理念融入全过程。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优化管理方法,实行教育和市场双重管理模式,避免分散领导与多头领导,推动产业学院短期建设目标与长期建设目标的衔接一致,确保产业学院建设方向与道路的正确性。
成立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专责机构,负责与产业学院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研究、市场调研、决策咨询、办学指导等工作,建立以科学化与民主化为主要特征的“参谋”机制,辅助产业学院实现良治、善治。
综上所述,受社会环境、运输经济、价值观念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铁道运输行业行业学院建设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阻碍着其整体效果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当前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出发,遵循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创新思维理念,优化学院建设总体规划,强化学院建设中的质效控制,为全面提升铁道运输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效果奠定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