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1 15:06胡天聪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8
关键词:管理人员工作者社交

胡天聪(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8)

社交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所产生的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与平台[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即时通信工具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灵活、运用成本低、操作方式简单等特点,实现了人类信息广泛、无差别的交流和分享。2018年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认为社交媒体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积极的影响,其积极影响指数上升为80.6%。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传播、人际沟通、在线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利用社交媒体的特点,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及时、快速、大范围、多方面地传递科研信息,可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更好、更快、更精准地服务于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的优势

(一)便捷性和高效性

便捷性和高效性的优势源于社交媒体能够便捷而迅速地实现信息共享。社交媒体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即时发布信息,即时反馈信息,完成信息的快速传递。社交媒体以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对信息进行综合展现,其信息传递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纸媒,极大地方便了高校科研工作者与科研管理者之间信息的准确沟通。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常规的社会生活运行方式,高校迎来了“史上最长寒假”。在应对重大疫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社交媒体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科研管理部门发布申报通知、组织项目申报、完成初期审核、上报申报材料等相关工作,都可以通过特定的社交软件完成。社交媒体突破了科研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之间空间与场域的阻碍,方便了科研信息及时传输,成为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载体。同时,社交媒体还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传统模式下的科研管理工作通常是面对面或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传播科研信息的时效性受限。如在转发上级的科研工作信息时,传统的电话联络至少需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全部通知到位;而运用社交媒体后,只需在特定分类的QQ 群及微信群中发布消息并“@全体成员”,即可完成科研信息转发,既方便快捷又高效顺达。

(二)实时性和广泛性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人习惯在网上获取信息,而社交媒体便促进了信息及时沟通和广泛传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实时完成科研信息上传下达、科研材料收缴和整理、科研档案一键查询、科研工作在线讨论等事务。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划分不同类别的QQ 群及微信群组,可以准确地界定科研信息传播范围,完成不同分类空间的科研信息的精准传达,实现科研信息“点对点”实时传达,提高了科研信息传达效率。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还扩大了相关科研信息的传播和沟通范围。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QQ 群或微信群,让“做科研的人”切实参与到科研管理中,实时反映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科研管理人员及时接收并进行实时反馈,提升科研管理服务于一线科研人员的能力,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了科研管理人员与上下级之间、科研工作者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自由性和互动性

社交媒体不是单向的、一对多的舆论宣传型媒体,而是双向的、多对多的交流对话型媒体。借助QQ、微信等社交软件,任何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编辑、发布和传播信息,社交媒体由“传播场”演变成“自由”的“对话场”,其对话模式不仅包括媒体机构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纵向联系,而且包括普通大众内部的横向交流。与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式流动不同,社交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自由的、双向的互动和传播,形成一种既可以点对面、又可以面对点的沟通交流方式,打破了传统交往模式受空间距离制约而产生的对交往双方和沟通内容的限制,“使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人际关系更加丰富,人们通过媒介可以与多人建立联系甚至可以同时和多人实现在线沟通交流”[2]。而且,随着交往双方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频繁和深入,社交媒体促进了交流双方的互相认同,这就为提高科研管理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契机。通过社交媒体,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可以与上级管理部门积极沟通与“对话”,尽快获得相关的科研资讯,完成科研信息“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科研管理人员还可以与校外企业积极交流,加强校企间的密切合作,为高校科研提供更多“与社会接轨,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科研管理人员亦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校内科研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做好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改变科研管理部门作为高校行政体系“高高在上”的印象,拉近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的距离,提升服务科研工作的质量。

二、高校科研管理运用社交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社交媒体运用简单化、形式化

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态势。但是,一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仅仅把社交媒体视作一种更方便的开展常规性科研管理工作的载体。科研管理人员应用社交媒体主要是为了更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没有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导致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社交媒体应用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严重。例如,当科研工作者咨询相关科研问题时,“电话不通,微信不回”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科研管理方式简单、工作态度高高在上的原因在于,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运用社交媒体的目的重于手段,甚至以主导地位自居,众多体现创新思维及服务意识、彰显人文关怀的科研管理方式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实践。同时,一些科研管理人员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较为传统、缺乏服务意识和人文精神的问题,使社交媒体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科研管理人员运用社交媒体能力不足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运用于高校科研管理的过程,也是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磨合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因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导致科研信息传播迟滞或科研信息化程度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除了常用的QQ、微信、微博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已上线企业微信、钉钉等多种多样的媒体平台。但高校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存在着年龄偏大、流动性强、专业参差不齐等情况,他们对现有平台的使用尚未完全掌握,新的平台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不断变化的新媒介技术使他们疲于应付、被动适应,导致社交媒体难以深度融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给科研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导致了科研机会不均等、科研信息传播周期过长且容易失真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不利于高校科研项目的交流、合作与开展。

(三)社交媒体的作用有限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工作的高效,但管理的核心仍在于“人”。社交媒体的应用只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一份来自中国科学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职称、教育等主要相关变量后,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对扩大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会网络规模均无显著效果[3]。同样,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而言,能够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方便管理,使科研管理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是创建科研社交平台的目的之一。换言之,如果社交媒体的使用者管理观念僵化、科研事务不精、工作态度不佳,那么社交媒体平台所发挥的效用也微乎其微,甚至形同虚设。已有相关研究者发现了此类现象,并据此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如在APP 上设置消息提醒,或有效利用群组分类功能等。而很多科研管理人员均表示,这些具体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也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三、社交媒体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基于社交媒体的服务理念

高校科研管理从本质上分析就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服务的过程,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也是服务性的管理系统[4]。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科研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科研工作者为本”、科研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把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最大化地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二是科研管理人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精准服务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多听取一线科研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科研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两点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得以进一步优化。

高校科研管理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多方面特点,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形成高校科研发展的“合力”。由于高校科研工作具有时间机动性、工作灵活性的特点,大部分高校目前仍采取比较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统一且系统性的管理机制。传统的管理理念导致科研人员容易“各自为战”“闭门造车”“高高在上”,难以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形成交流合作,也难以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考察。这在日益开放、倡导实用的科研发展大环境下,会大大降低高校的科研转化能力。而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如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认证微博官方账号的方式,定时、定点推送相关科研信息,将最新的科研动态第一时间转发或发布;或通过QQ 群及讨论组,营造可以随时随地服务科研的氛围,及时与本校科研人员沟通,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可扩展交际圈,与校外、省外乃至国外的科研管理人员加强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努力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将服务意识渗透至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社交媒体成为辅助科研管理工作的利器,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科研管理的新模式。

(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熟练运用社交媒体的能力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交流工具的普及,社交媒体已成为大众广泛接受并认可的交流平台。社交媒体在科研管理人员眼中绝不仅仅是分享生活小事或发表热点评论的平台,而是植入科研管理工作中并促进其发展的有力助手。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常见社交媒体的使用技能。未来的科研管理人员将向专业化、年轻化方向发展,专业化的管理人员更应具有学习意识及创新精神,年轻化的管理队伍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前,高校科研管理岗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中工作稳定的“铁饭碗”,也不再是“年年如此”的常规性工作,新时代的科研管理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挑战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时刻更新”的能力。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完善,不断自我提升,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调整自己的行为,让科研管理达到专业化的水平[5]。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助力一线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推动高校的科研水平进入新境界、迈上新台阶。

(三)完善基于社交媒体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

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发挥科研管理作用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受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影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有增无减。由于一些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存在着版本级别过低、网络防护较弱、系统缺乏更新、信息透明度较差等问题,给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带来诸多阻碍。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社会信息化时代,科研信息系统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以技术革新与维护作为重要保障,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发挥信息管理优势,逐步完善基于社交媒体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是未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加强基于社交媒体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社交媒体平台,如浙江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浙理工社科联”,通过平台及时发布最新人文社科的科研动态、学术活动、通知通告等信息,并通过微信自带小程序向科研工作者群体提供校内的科研服务,及时收集各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及一线科研工作者对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官方账号,通过微博推送各种工作动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二是将现有的二级学院的QQ 群或微信群纳入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的大平台,使科研信息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共享、共通,充分调动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及时准确掌握科研信息,切实把握科研主动权。

结 语

社交媒体的魅力和影响是传统大众媒体无法比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理念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将更好地融入科研管理工作中,以一种更为成熟的交流方式发挥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助力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无缝沟通,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工作者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关爱工作者之歌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