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20-12-11 04:49
文史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赋税道教红军

90年前,红军是最有文化的军队

温伯陵 《90年前,红军是最有文化的军队》

很多人对红军的印象基本就是“没文化的泥腿子”。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红军其实是民国最有文化的军队。

红军高级将领就不用说了,基本都是走的读书参军的路子。如朱德,20岁考中秀才,后又读过云南讲武堂;刘伯承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聂荣臻毕业于比利时沙格瓦劳动大学;陈毅曾就读于中法大学文学院;叶剑英读过云南讲武堂和苏联劳动大学;林彪和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彭德怀进过湖南讲武堂;罗荣桓是青岛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学生。可以说,红军高层将领都是人中龙凤。

红军中层干部也都是逐渐培训出来的。朱毛会师不久,红四军就成立教导队,除和敌人激战外,红军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随着红军规模扩张,各部队都开设随营学校,用来培训干部。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把各部队的学校整合起来,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那些意志坚定、能力超群的干部,都会进学校接受现代军事教育,成绩合格以后,再分配到各部队任职。哪怕是黑云压城的长征时期,中央红军都有用来培训的干部团,到陕北之后,还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教育单位。

至于普通红军战士,入伍的第一天起,就要进行扫盲,要求也不高,只要认识500个字,能写信读文件就行。完成扫盲后,还要继续学习语文、算术等课程。1936年斯诺进入陕北,发现红军战士的识字率在70%以上,剩下30%还是新招收的战士,没来得及教育培训。而民国的文盲率是90%。论军队的整体文化水平,红军吊打民国的所有军队。也只有这种有文化的军队,才能更好地领会革命道理,塑造起一支军队的信仰和灵魂。

之前说的都是技术层面,红军真正的战斗力来自人格觉醒。在红军战士的意识里,他们不仅要追求解放中国的大事业,还要争取个人尊严,在信仰与使命的驱动下,工作动力怎么可能不足。从这个层面来看,红军对国军是降维打击。

俄罗斯轻工业为何发展不起来

本星君 《俄罗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轻工业?》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就形成了以军事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布局,这当然跟苏联当时面对的险恶国际地缘环境相关。但俄罗斯发展不出轻工业,本质上是它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及人口分布所决定的。

俄罗斯最重要的三大港口,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港和普里莫尔斯克港,及黑海的诺沃罗西斯克港,全部是内海港口,既远离除欧盟以外的国际市场,又远离国内消费市场。所以俄罗斯的港口不但对外物流成本高,甚至对内的物流成本也很高。

而在城市分布上,除莫斯科之外,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城市稀疏分散在整个东欧平原以及南俄草原上,互相之间的流通成本都非常高。轻工业产量大、利润薄,物流必须得便宜、快速、便捷,而俄罗斯国内的物流显然不符合这些条件。

俄罗斯人口分布也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俄罗斯国土面积1709万平方公里,但总人口仅1.44亿,分布广阔,极为分散,除莫斯科的人口有1500万外,其他即便是大城市,人口也不过几百万,这导致其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昂——一个城市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交通、医疗、治安、政府机构,这些都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人口越多,人均成本就越低。而轻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若这些劳动力在城市生活成本如此高昂,那产品价格就会失去优势。

综上可见,俄罗斯就是这样一个成本高昂到无法搞活轻工业的国家。

日本人为何『不待见』道教

大狮子 《同是从中国传入的宗教,为何佛教在日本流行,道教却难寻踪迹》

道教在唐代十分兴盛。李唐皇室自称太上老君李耳的后代,追奉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在大唐属国教级别,全国上下宫观无数。大批前来的遣唐使受此影响,也常礼拜道观。735年,遣唐使中臣名代曾“献表恳求《老子》经本即天尊像,以归于国发扬圣教”。但他回去后,“圣教”并未在日本发扬开来。753年,日本派遣以藤原清河为大使的使团来到长安,唐玄宗想借机派一个道士传教团随日本使者一起东渡弘道,却被日本使者以“君王先不崇道士法”为由回绝了。

日本人为何“不待见”道教?

首先,日本人认为,李唐王朝拜老君是在拜祖宗,而日本人为何要拜唐朝人的祖宗?隋唐时,日本虽一直在学习中国文明,但始终保留着自己的自主性,所谓“和魂汉才”,日本只是把自己当作唐朝的学生,而不是唐朝的儿子。

其次,日本当时的统治者认为道教的理论不利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建设。这从当年日本选拔官吏的考试策问中就可以看出。题目问:“李耳嘉循以示虚玄之理,宣尼危难而宣仁义之教,或以为精,或以为粗,其理云为,仰听所以。”考生葛井连广成答曰:“玄以独善为宗,无敬爱之心,背君弃父。”对道教持批判态度。显然,道教和当时日本图强事功,建立集权律令制国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如此,在日本从中国吸收知识最为积极的隋唐时代,道教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及佛教。日本学者东野治之通过唐末敦煌道经数量和《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的道书做比较,发现日本当时只引进了极少数的纯粹道教的经典。可以说当时,日本只引入了部分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神话咒术,而道教作为一个宗教体系,并没有被引入。

赋税『糊涂账』拖垮元朝?

张 嵚 《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一直以来,“短命”的元朝有个“光辉”的业绩:赋税轻。明末学者于慎行就曾感慨元朝开国时“赋税简宽”。元初确实赋税十分“简宽”。甚至元军一路南下时,也是一边打一边废除南宋各种苛捐杂税。元王朝能够一统天下,“简宽”的赋税是重要助力。但好景不长,元朝立国之后就变味了:元朝的赋税何止是“简宽”,简直是糊涂。如基本的农业税,连土地的清丈问题都是一笔糊涂账。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田籍”竟长期混乱,元朝曾多次派出专人在大江南北清理田亩,却是越查越糊涂,结果整个元代,元朝都是“迄无田制”。

享有特权的士大夫地主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地隐瞒兼并土地,名下的财产滚雪球般膨胀。而穷苦农民则因土地被不断侵占而大量破产。与此同时,他们却仍要承受高额的赋税。所以元末的江南地区,富豪地主们往往收入“岁至数百万斛”,穷苦农民们则“皆无盖藏”,即便是经济发达的江浙等地,每逢灾荒,都动辄是五六十万流民。

而比起“迄无田制”的田赋,元朝的其他赋税更是“花样糊涂”。元朝的“加税”是出了名的“任性”,一部《元史》里常见某某税“动增数十倍”的记录。如茶税,元仁宗年间曾经3年里加收30倍;又比如商业税,元世祖登基时定下了“三十取一”的标准,到元世祖晚年时,竟增加了上百倍。另外各种日常用品都要“课税”。

因此说元朝“税轻”的多为士大夫阶层,毕竟“板子”没打到他们身上,但老百姓却是不堪重负。于是“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朝存在仅98年便匆匆忙忙关了张,留下的是“税轻”美名下竭泽而渔的历史教训。

猜你喜欢
赋税道教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道家道教研究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