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必须有“北斗”

2020-12-10 06:50荣智慧
东西南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原子钟导航系统北斗

荣智慧

对北半球的国家来说,“北斗”意味着黑夜里识别方向最显眼的标志。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终将发挥这样的作用,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它们将成为中国人观察世界的“眼睛”。

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自1994年“北斗一號”系统工程立项至今,中国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9颗北斗卫星(包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和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

对北半球的国家来说,“北斗”意味着黑夜里识别方向最显眼的标志——大熊星座里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一把北天中心的“勺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终将发挥这样的作用,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它们将成为中国人观察世界的“眼睛”。

三代历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或BDS)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合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北斗系统迄今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也被称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代开始的北斗系统被正式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第一代北斗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定位服务。从2000年开始,该系统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导航服务。2012年12月,北斗一号的最后一颗卫星寿命到期,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停止运作。

北斗二号系统(第二代北斗系统)是一个包含16颗卫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6颗静止轨道卫星、6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统开始在亚太地区为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第三代北斗系统)由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覆盖全球),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覆盖中国)。北斗三号于2018年提前开放了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功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北斗三号系统已经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完成建设提供全球定位服务,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保证安全

第一代北斗系统,是在“海湾战争”的“刺激”下诞生的。1991年,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在GPS的带领下,迅速穿过被伊拉克军队视为禁地的沙漠地区,打了伊拉克一个措手不及。

最初,不少军事专家都预测打成一场双方僵持不下的“持久战”,然而,战争以美军42天的空袭加上100小时的地面作战收尾,伊拉克军队全面溃败。

美国军队加上GPS,就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海陆空力量的指挥控制、部队调动、物资保障、战场救援和精确制导武器发射,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国防安全,首先要保证有一双“太空中的眼睛”。这是北斗系统的重要使命所在:哪怕花费巨大,也要自行研发。

苏联1976年开始组建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时建成由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第一次实现卫星信号的全球覆盖。2002年,欧盟批准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后续的维护费用动辄数十亿欧元。

美国的GPS就是一个以军用为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有权、控制权、运营权都属于美国国防部。其他国家的民用用户不可避免地担心,美国军方可以随时剥夺其他人使用卫星的权利。

而且GPS通常精度不够。GPS包含军码和民码两种信号,二者精密级别不同,前者是毫米级别,后者是分米级别。美国军方就曾对GPS发布的民用信号进行干扰,降低民用信号提供精度,保护信息安全。

无论如何,“放卫星”这条路都要自己走。

除此之外,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国家必须要申请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才是稀有资源,而且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先到先得”,占去了80%的“黄金导航频段”。

直到2000年,中国才在国际电联组织争取到了暂时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更紧张的是,《无线电规则》对卫星频率和轨道做的充分解释和分配方式中有一条规定:申请者在7年内必须使用该频率,否则收回。

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发射,4月17日传回了信号——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失效期限仅剩不到4个小时。

民用趋势

很多人都在开车时,听到导航软件说"GPS信号弱”,这就是卫星导航最常见的用处之一。如果没有卫星导航,汽车业很难“火爆”,旅游业也将少了“自驾游”这一重要份额,“路痴”在大城市生活的难度也大大提高。

在电网系统,想要实现全电网的时间源统一、时间源相互备份,建立集中统一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是很重要的事情。

推进电力自动化,故障测距装置、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雷电定位系统、电子式互感器的合并单元等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在1微秒内,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性”,就没法保证时间的精确和一致,电网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时间的精确这么重要吗?

确实。因为导航的核心是时间测量。在由导航卫星搭建的星地坐标系中,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坐标信息,通过测量我们与星座问的距离,就能解算出我们在该坐标系的位置。在信号传播速度(光速)已知的前提下,时间测量越精密,位置解算就越精确。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1纳秒(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误差将导致0.3米的距离误差。要实现如此精密的时间测量,只有原子钟能做到。原子钟的计时表现为一种电磁波形式,通常听不见,只有通过微波信号处理技术才能输出。更重要的是,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如果原子钟有1秒误差,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30万公里。

北斗三号卫星上配置的新一代国产原子钟,精度比北斗二号上的原子钟高出一个数量级,据称300万年只有1秒的误差。就是说,从南方古猿开始到2020年的今天,原子钟的误差也只有1秒。

汶川地震救灾时,北斗一代设备发出了来自震区的第一条消息。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数万条渔船都已经装上了北斗终端。中国的各个超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都是靠卫星定位建设,展现“中国速度”。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系统;共享单车配装北斗系统实现定位管理;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交通卡早已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夏季正是夜观银河的好时候。当你抬头看见“北斗七星”时,记得天空上还有“北斗”在默默守望。

猜你喜欢
原子钟导航系统北斗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新型原子钟140亿年内误差不超1/10秒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探秘家园
一步之遥
“北斗港”再发两星
“天宫二号”上的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