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魏广龙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农村经济衰退,大量人口外移,导致“空心村”等现象频发,不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在保障乡村基础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结合乡村特点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新模式。所谓乡村旅游业产业就是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针对乡村的不足进行再次规划、设计、重建,营造一个完善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以此来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文章通过运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QFD法,对乡村旅游产业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剖析,为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乡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与社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还需要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只能提供水、电、煤气和通讯等基本服务。村里的基础设施只能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对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村落整体缺乏规划,没有秩序,房屋建筑破败,形式缺乏层次;自然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力需求的下降。乡村传统产业劳动力饱和,无法为当地农民提供充足和可持续的劳动岗位,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随着大批青年人的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农村房屋闲置,大面积的农田荒芜,村庄失去了生机和活力,由此导致大量的“空心村”和“死村”现象发生。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产业形式单一,无法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导致农村人口外移,“人口型”空心村大量出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导致了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幼无所养、老无所依,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剧。依据TRIZ发明问解决理论,建立乡村振兴产业新模型,并进行冲突分析进而解决冲突。
为了对乡村现有生产生活水平进行改进,首先要建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功能模型,在模型中找到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实现改造目标。
确定乡村旅游产业的主要功能、前期投入和后期回报(图1),乡村旅游产业的总功能是开拓乡村产业新模式,前期要有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和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及人力投入,后期回报主要是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使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吸引人口回归家乡。
依据已经确立的乡村振兴功能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制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目的和意义,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流程,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何使乡村景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达到最理想化的水平是我们要讨论的重要方面。在TRIZ理论中已经建立了关于理想化水平的公式:
式中:Ide ality——理想化水平;∑UF——有用功能之和;∑HF——有害功能之和。
此公式可以简化成:
式中:Ideality——理想化水平;Benefit——效益;Expenes——代价;Harms——危害。
这个公式的意义为技术系统的理想化水平与有用功能之和成正比,与有害功能之和成反比。
根据这个公式,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做到:
(1)增加有用功能:积极发挥设计师、专家的作用,征集当地村民的意愿,设计规划出最简单、实用的设计方向和发展路径,争取做到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显著的设计效果;
(2)减少有害功能: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搞建设,在保留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以改建,而不是“毁灭式”或者“千村一面”搞建设,减少对村落文化和村民原有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
通过洞察旅游产业建设的需求,进而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满足这些需求提供系统的处理手段,从中可以确定设计过程中哪些环境特征对于用户需求满足是重要的以及它们的重要程度。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景观的质量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质量屋结构
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设计规划时,从QFD的技术措施中抽取以下要素进行考虑:
1.机能要素
(1)效率: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中,要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周期的长短,建设时间越长,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大,成本会大大增加,获得收益的时间就会相应缩短。同时,长期看不到回报,会消磨建设者和投资方的耐心,村民的热情和信任感也会降低,因此,效率对乡村的建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安全性:在乡村建设中,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有些乡村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在建设时要注重对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在水域或是山区周边要设立警示标语和安装防护设施,避免游客溺水、摔伤的情况发生,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防虫和动物攻击,为游客营造安心舒适的游玩环境。
(3)机能多样性:在进行旅游产业规划时,要考虑到旅游项目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游客的游玩需求;丰富多样的游玩项目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官感受。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也要发挥创意,避免千篇一律。
2.人的要素
(1)印象:印象是留给游客对旅游地最直观的感官感受和身体体验,要想让游客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就要从改变农村环境着手,改变以往人们印象中农村“脏、乱、差”的印象。
(2)稀有性:发挥地域优势和地域特色。
(3)习惯: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要符合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但是,游客也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
(4)功能特性: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内容,注重用户的体验感。
3.时间性的要素
(1)耐环境性:在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要注重物体的耐寒性、耐湿性和耐尘性,方便日后的使用和维护。
(2)时间性:在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中,要注重项目的效果的持久性,和见效时长。项目的见效时间越快、持久性越强,成本就越低,收益越高。
4.经济上的要素
有利性:在建设中注重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持费用的低廉,控制成本才能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5.生产要素
(1)作业性:建设过程中要确保一步到位,避免不必要的修正、更改,减少工作量。
(2)原材料:可以进行适量的材质替换,取材于当地,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6.市场要素
(1)适时性:根据不同季节设立不同的项目,注重搭配,为旅游产业规划出更多的盈利时间。
(2)信用程度:经营产业需要讲究信用,良好的信用评价是维持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推敲,结合TRIZ发明解决原理形成了一套发展旅游产业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和其他大型旅游景点,不需要花太多钱来建造大规模的游览设施和建筑物,但是,基础设施需要得到改善,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加强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和住宿设施建设,必须妥善解决道路交通和外部交通等最基本的问题,确保游客在农村旅游过程中享受到基本的生活服务。
2.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要推进农村垃圾转运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提高农村垃圾转移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其次,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县域周围村庄污水管网能与县城互联互通的,尽可能统一收集处理。最后,根据当地条件,将现有农居进行整治、改造,突出乡土特色和民族地域特点,促进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推进村庄绿化、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等工作。
3.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地位,实现“共同缔造”,确保农民积极加入到农村振兴的浪潮中,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因此,当地政府和村委会要对农民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明确农民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村民对新兴产业模式的认同感,让农民在新的产业模式中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
本文通过对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农村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产业落后导致的经济落后。利用TRIZ功能模型,物质——场分析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冲突,提出了在乡村振兴中,营造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景观新模式。利用QFD质量屋结构,对乡村景观的功能要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QFD技术措施提出设计方案,为旅游产业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提出新的设计模式,促进乡村景观与新兴旅游产业的直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