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荣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6)
通过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病人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点,发挥实训课最大优势,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再将总结的知识运用到临床,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2018 级护理专业在校生4 班的100 人和5 班的100 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4 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5 班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病人进针角度知识的讲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不同体型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的看到应对不同患者时所采取的一个静脉穿刺的方法。[1]
具体的方案实施包括几部分:实训教师的资质水平、课前准备、授课内容、穿刺结果这四个方面。
在教师选择方面,主要选用是相对应的护理专业教师,最低本科学历并取得护师资格,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所带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在进行授课前,了解学生在理论课上的一个学习水平,因理论与实训相隔一周时间,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已经遗忘过半,授课前要对理论知识做一个大致回顾复习,并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设计教学方案,把新知识融汇其中,因在示教时需找不同体型的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课前一定要取得相关学生的同意,自愿为大家演示。
授课内容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了不同病人因静脉血管特点穿刺时所采取的穿刺角度。
(1)肥胖型患者。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的人群呈现逐步增高趋势。因皮下脂肪丰厚,血管深而细,静脉不易暴露,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面对这类病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镇定自若,找准血管的正确走向,但因皮下脂肪较厚可能无法准确看清,一般多采用手背静脉进行穿刺。先用止血带在穿刺上方6-8 厘米处绑紧,此时严禁拍打手背,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应顺着掌指末端血液回流的方向向上揉搓掌背血管,加速血管的充盈,待看清血管走向后采取30°-40°度角、针尖斜面向上,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的动作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由于脂肪较厚的原因需要加大进针的深度,待看到回血后或感觉突破感后迅速放平针柄,再沿血管将穿刺针推进少许。[2]
表1 两组学生年龄、期末考试成绩、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2)消瘦型患者。因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静脉充盈度和弹性较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血管细且回血慢,活动度大,不易固定。这类患者多见于体质较差的患者,穿刺前进行热敷,使血管充盈。此时我们在静脉穿刺时常采用<30°角进针,若进针后回血很慢或不见回血,应反折输液器检查有无回血。[2]
(3)儿童患者。在儿科患儿起病急、进展快,皮下组织肥厚血管不清,不易固定。多选择头皮静脉:以小儿前额发际的细小静脉为主,选择75%的乙醇或安尔碘消毒液的棉签擦拭都能促使血管显而易见;用大拇指或者食指触摸皮肤上的 “沟槽” 感,方便确定静脉的位置以及走向。[3]穿刺点要离血管显而易见处3~5 mm,以10~15°的角度进针,防止因血管细短针头刺破血管。
(4)老年患者。老年人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能、代谢和结构上都会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脆性加大、弹性减弱、血管走向比较弯曲,往往导致大部分护生穿刺失败。因此我们要选用合适的血管和角度进行穿刺,皮下脂肪较厚(肥胖的老年人)的患者,在40°左右进针为宜,偏瘦者选择25°进针,这样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穿刺失败。
(5)产妇。产妇处于产后早期因过度的用力以及体液丢失过多导致身体循环血量减少,剖宫产的产妇因手术的原因也会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处于一个半充盈、高凝状态。此时我们在静脉穿刺时常采用20°~30°角针尖斜面向上进行穿刺,待看到回血后放平针柄进入少许。若进入血管后有落空感但无回血,此时不要着急拔针,可以通过挤压输液器看有无回血,再考虑是否滴入液体。
(6)水肿患者。这类患者多见于严重的肾病综合症,晚期重症肝硬化腹水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度水肿等患者。静脉血管虽然充盈,但壁薄、滑、弹性差、通透性增加,穿刺时容易引起液体外渗。此类病人进行穿刺时一定要稳、准,进针时一定不能快速,采取20°~30°角,看到回血后再放平针柄,推进少许,一定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刺穿血管或导致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应常更换静脉穿刺部位。[4]
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护生进行静脉穿刺与传统授课+不同病人静脉穿刺角度的授课方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分析。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使用spss21.0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双样本t检验,P<0.05 视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 值均为双侧概率。
(1)一般资料。对200 名研究对象年龄、上学期成绩两方面进行了描述统计与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无统计学差异,年龄(t=0.701,P>0.05),实验前考试课平均理论成绩(t=0.568,P>0.05)。研究对象主要影响因素基本相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表1)。
(2)全部授课结束后,进行理论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本学期重点需要掌握章节内容,试卷题型为选择题,总分100 分,60分及格。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1,P=0.001,P<0.05)。
(3)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穿刺一针见血,穿刺部位无肿胀、外渗,输液通畅为成功。[5]两组学生静脉输液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75%。结果显示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1)教学内容创新。因此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把不同病人静脉穿刺角度知识也列为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实训生对不同的患者进针角度都有所了解,并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患者”让护生进行练习。
(2)操作手法创新。在练习过程中,相关实验带教老师在实训操作时进行干预,让实训生对不同的患者进针角度都有所了解,采取分组练习,指导学生采取相对应的持针手法,持针角度进行正确穿刺。[6]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并积极鼓励实训生,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使学生在训练时就能正确掌握其手法、角度,提高在校护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消除其恐惧心理。[7]
(3)理论知识创新。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成绩合格率。也从这个项目中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增强了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在临床上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和整体护理的服务水平,为医疗事业提供了更加专业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