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鹏 王建军* 张荠匀 白崇岳 胡燕威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255049)
采用航空CCD 相机采集地面影像,对地物识别,广泛应用于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城市建设规划等领域。获得的每一小幅图像经平滑处理和匹配,可形成一幅完整图像,以便于与三维地形图匹配。由于航空摄影距离远,图像分辨率低,地物不明显,采用人工对地物分类费时费力。因此,采用计算机对航空摄影地物自动分类和识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常用聚类分析对彩色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对地物的自动分类和识别[1]。聚类分析基本原理是把性质相似的对象归于一类,而不同类之间则存在较大差异[2]。钱小燕等[3]对两幅不同环境下的航空图片进行聚类分析,产生若干聚类域,利用颜色实现匹配颜色聚类域实现分类。张斌等[4]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轮胎X 光图像表面杂质检测方法。周光华等[5]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在医学图像分割、医学图像压缩等的应用。王骁等[6]利用聚类分析分割管路区域,实现了管路图像亚像素精度边缘提取。
本文基于颜色聚类,对航空影像进行地物分类研究,并对地表破坏面积和绿植覆盖率进行计算,可应用于土地流失、国土资源估算等方面。
以图1(a)航空图像为例说明彩色图像聚类分析和判别过程。首先从不同的地物区域取训练样本,共取15 个,取点如图1(b)所示,其中1-12 点(绿色点)为进行聚类分析的实验点,RGB 颜色值如表1 所示。而13-15 点是三个待判别点(红色方块点位置)。采用系统聚类法对12 个聚类实验点聚类分析。图2 是分类树图,可见,12 个点主要有三个明显聚集区,采用k 均值聚类法进一步聚类。对12 个实验点进一步采用k 均值聚类处理,聚类结果如表2 所示。3 个类的中心位置,即变量均值,分别为:m1(0.7892,0.7824,0.6941);m2(0.3588,0.3941,0.3000);m3(0.6059,0.6500,0.5578)。每一个类中所有点到聚类中心距离分别为:d1=0.0095; d2=0.0899; d3=0.0047。12 个样本点中,每个点到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如表3 所示。
图1 航空摄影图像及其样本点
图2 基于系统聚类法的聚类树图
表1 12 个样本点颜色值
表2 12 个样本实验点的k 均值聚类结果
表3 12 个样本点到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
从图1(b)所选样本点分布看,特意选取三组点,即1、2、3、4为一组是屋顶面;5、6、7、8 为一组是树木覆盖区;9、10、11、12 为一组为道路面。从k 均值聚类结果,聚类将三类很好的分开了,结果符合实际地物状况。取图上三个待决策点(红色点13-15)进行判决分类, 三个点的 RGB 值分别为:x13(0.4431,0.4824,0.3882);x14 (0.7490,0.7412,0.6902);x15(0.5804,0.6118,0.5216)。
采用欧氏距离公式进行判别分析:
x13 点的颜色向量值[0.4431,0.4824,0.3882],到三个聚类中心的 距 离 分 别 为:dx13m1=0.3033;dx13m2=0.0227;dx13m3=0.0834。在三者中,dx13m2=0.0227 最小,故点x13 属于第二类,看原图点13 是树丛中的取点,故判决符合实际情况。
x14 点颜色向量值[0.7490,0.7412,0.6902],到三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dx14m1 =0.0033;dx14m2 =0.4250;dx14m3 =0.0463。在三者中,dx14m1= 0.0033 最小,故点x14 属于第一类,看原图点14 是空场地中的取点,故判决符合实际情况。
x15 点颜色向量值[0.5804,0.6118,0.5216],到三个聚类中心的 距 离 分 别 为:dx15m1=0.1025;dx15m2=0.1456;dx15m3=0.0034。在三者中,dx15m3 =0.0034 最小,故点x15 属于第三类,看原图点15 是道路中的取点,故判决符合实际情况。
从以上实验方法可见,首先通过预先获得典型地物的样本点的颜色值,进行K-means 聚类分析,然后对未分类的待判断点进行距离判别分析,可成功的实现地物的分类和判别。
通过对航摄彩色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可以对图像的地物进行较有效的分类,并用不同的颜色对图像进行重新绘制,以突出我们感兴趣的部分,实现信息的挖掘和整理。本文通过实例操作,证明聚类方法对地物识别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