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璇,顾 蘅,刘 佳,秦科梅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黄精品种较多、药材性状特征类似,地区习用品种也多,笔者通过对黄精品种的性状鉴别,以及对黄精的炮制工艺的研究,希望提供较好临床用药依据。
药典收载了黄精的3个品种,分别是黄精、多花黄精、大黄精[1]。
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称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cm。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味苦者不可药用。
卷叶黄精。根茎多呈结节状,节部膨大显著,直径2~4cm,节间急聚溢缩,直径0.2~0.6cm,全体形似“连珠”,或圆柱形,不分枝或少分枝,节上有多个圆形茎痕,直径5~10m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具纵向细条纹,表皮膜质状,易脱落。皮孔横线状,须根痕疣状突起直径约2mm。根头部有茎叶残基。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散列,气微,味微甜。
热河黄精。根状茎圆柱形,直径1~2cm。热河黄精茎不分枝,基部具膜质的鞘,直立。表面淡黄色,环纹不明显,半透明,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6]。
湖北黄精。外形呈连珠状,长2~3.5cm,明显比正品短,表面黄棕色,具有不规则较粗的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具有角质样或蜡质状,散在有多数椭圆形棕色小点;口尝味甜而带苦味,气微,嚼之无黏性。
九蒸九晒。九蒸九晒是传统的黄精的炮制方法[3],九蒸九晒可以将黄精的副作用成分降到最低。九蒸九晒的方法是取黄精500g,除去杂质,洗净。①将黄酒200g与净黄精拌匀,并闷润至酒吸尽。②第1次蒸12h至黄精中央发虚为度取出晒至外皮微干,然后将黄精拌入黄精汁和适量黄酒,并焖润至辅料吸尽。③按第1次蒸制、晒干方法,再蒸,晒至外皮微干,再拌入黄精汁,适量黄精,如此反复,蒸制晒8次。④第9次将黄酒及黄精汁一起拌入,蒸至外表棕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质柔软,味甜为度;再焖6h,最后晒至八成干,然后切成片状。
清蒸。现代由于炮制环境和传统炮制的改变[4],九蒸九晒法已经很少用,有些生产企业使用蒸锅进行清蒸后晒干。清蒸的方法是取黄精500g,除去杂质,洗净,蒸6h,晒八成干,加蒸出液浸润,再蒸6h,至内心成黑色,晒半干,再加蒸出液拌匀,晒至六成干,在闷润均匀。蒸锅上垫无纺布袋,蒸一夜,焖8h,次日取出,以内外发黑为度,切片,晒干。
酒蒸。根据临床用药需要,使用酒制黄精[5],酒制黄精方法是取黄精500g,除去杂质,洗净,加入黄酒100g拌匀,置蒸笼内,密闭,隔水加热蒸12h至黑透心,焖40min。取出,稍晾,晒干。
黑豆蒸。临床上为了增加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的作用,通常用黑豆蒸黄精。黑豆蒸的方法是取黄精500g,除去杂质,洗净,加米泔水泡透心,淘净,取黑豆100g熬取浓汁,与黄精共入锅中,加水与药平,煮沸后用微火煮至微干,取出,筛去黑豆,晒至半干,又入蒸锅蒸8h至上气,取出日晒夜露,隔天又蒸至上气,再晒再露,每次蒸前加入前次的蒸出液于盛装器皿中与黄精一起蒸,反复5次,焖2h,晒干。
在几种制法中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几种方法都要经过“焖”的过程[6],而且焖的时间长短直接是导致黄精成分炮制质量合格的关键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黄精炮制品甾体皂苷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清蒸>九蒸九晒法>酒制>生品>黑豆制[7]。
炮制方法蒸制时间(h)焖制时间(min)蒸制次数黄酒加入量(g)浸出物%(甾体皂苷)含量九蒸九晒 12 360 9 200 80.38清蒸 6 480 1 0 78.75酒蒸 12 40 1 100 64.16黑豆蒸 8 120 5 0 60.15
《本草从新》对黄精炮制的描述为“去须,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因古代加热大多以干柴为燃料,使用的工具只有风箱,蒸制一锅黄精从开始生火到圆气,得用半天时间,火力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文献所谓的九蒸九晒其实质为每次蒸制时间并不长,而主要是以焖制为主,加之火力小,推测蒸制时间必然缩短。北京同仁堂至今保留了24h不间断焖制熟地黄饮片的炮制特色工艺[8]。因此,在蒸制酒黄精饮片工艺中应将焖制时间作为工艺量化指标之一。
实践证明,黄精的炮制品在临床使用时最好使用加黄酒炮制的品种,清蒸和黑豆汁制的品种质量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