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炎,普亚琦,张桂林
(湖北省随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急性缺血性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与大脑中动脉形成血栓、梗阻相关。可导致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严重[1]。本研究用活血通络胶囊辅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462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科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1例。观察组男138例、女93例;年龄45~70岁,平均(58.5±3.4)岁;平均病程(6.4±0.6)h。观察组男133例、女98例;年龄42~70岁,平均(57.7±3.6)岁;平均病程(5.8±0.7)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2]。主症为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为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分期属于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头部CT或MRI示脑梗死。具备2个以上主症,或1个主症和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西医诊断:参考《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的脑栓死诊断标准。发病急,多数无前驱症状,意识清楚或短暂性意识障碍,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栓子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头部CT或MRI示脑梗死。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治疗方案并接受临床观察;③年龄40~70岁。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脑外伤、颅内肿瘤;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③依从性差;④不属于瘀血阻滞证。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保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有肺部感染或上消化道出血行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合理使用抗凝、降纤、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另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日2次,疗程10天;胞二磷胆碱0.5g加入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辛伐他丁(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15)20~40mg,口服,每晚1次;硫酸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75mg,口服,日1次;拜阿司匹林(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3716)100mg,口服,日1次。
观察组加用活血通络胶囊(随州市中医医院自制,鄂药制字Z20111625,主要由水蛭、三七、五灵脂等组成,每粒含生药0.38g)4粒,每日3次,餐后30min服用。吞咽困难者打开胶囊,温水调好药粉后从鼻饲管喂入。
两组疗程均为21天。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上腹嘈杂不适、泛酸、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痔疮出血),皮疹,皮肤淤青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参考中华医学会提出的中风诊断与疗效标准评估疗效[4],从神志、语言、面瘫、眼征、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其他症状9个方面进行评分。观察NIHSS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
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NIHSS评分正常,CT检查未见异常。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NIHSS评分下降50%以上,CT检查提示大部分梗阻消失,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基本良好。进步:部分临床症状改善,NIHSS评分下降20%以上。稍进步: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但出现偏瘫等后遗症,NIHSS评分降低约10%。无变化:不符合“稍进步”标准。显效率=(基本恢复+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天 治疗后3天 治疗后7天 治疗后21天观察组 23.52±2.31 15.94±2.55 12.37±1.52 9.1±1.44 5.92±1.54对照组 21.32±3.45 16.66±2.18 13.48±2.18 12.1±2.19 10.63±2.18 t 1.4405 -1.3013 -1.2364 -2.4561 -3.9569 P >0.05 >0.05 >0.05 <0.05 <0.05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医学问对》载“中风内者……风火由下直上,麻痹不仁者,血痹不流也。”《明医杂著》云:“所以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证,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言论其病根源,以血病为本也。”[5]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为本虚标实之证。素体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脑部气血运行受阻,脑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清窍脑脉痹阻,气血壅遏,脑髓失濡而导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失语、吞咽困难等诸症[6]。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血管病大部分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缺血性中风发病前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即微循环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而这正是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基础[7-8]。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应“治风之法初得病,即当顺气;即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变之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顺气和血,斯得病着”。
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法则。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通络药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加快血液流动,降脂抗凝,达到推陈致新、条畅经络、疏通气血之目的。活血通络胶囊方中以水蛭为君药,有破血逐瘀之效,伍以三七、五灵脂活血散瘀、通利络脉。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三七、五灵脂均有确切的抗血栓功效。三七总皂苷可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加,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有明显的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黏度增加;三七皂苷可以抑制脑细胞凋亡,能使全脑或者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流量增加。三七三酸皂苷对脑梗死大鼠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中早期使用能够上调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从而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五灵脂主要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起到活血化瘀、抗溃疡作用[9]。研究表明,水蛭生用力专效宏,对实验动物的抗凝血以及体内抗栓作用显著优于炮制品[10]。三七素可能通过综合影响大鼠的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系统达到增强止血的作用,即激活内源性多重凝血因子,提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血小板第1相和第2相的聚集,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形成血栓,实现止血作用[11-13]。
综上所述,活血通络胶囊辅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