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0-12-10 10:29高晶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研究组评分

高晶晶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以胸骨后疼痛、休息及含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作为诊断依据[1],若进行检查,还可发现白细胞及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ST段抬高等心肌梗死的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若是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造成患者死亡[2]。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且老年患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探寻老年心肌梗死的最佳护理措施才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现对我院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其护理措施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老年AMI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将其分成两组,全部患者经2名以上主任医师依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及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全部病人中,研究组有48例男性患者和36例女性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67.5±5.4)岁。对照组包括49例男性患者和35例女性患者,年龄59~80岁,平均(67.1±6.8)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病程等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监测生命体征,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研究组除此之外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起病急,症状明显,病程中常伴有濒死感,因此多会产生抑郁情绪,影响个体对医疗处方的理解、接受和执行,甚至担心疾病无法治愈而放弃治疗。研究表明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约30%表现出抑郁症状,其中15%~20%的患者诊断为抑郁,针对此类心理,应在患者病情平稳后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诱因及治疗方法,平时护理的注意事项。从而令患者了解疾病,增强治愈的信心。(2)为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多多关心患者,令其感受家庭和医务人员的温暖,重拾对治疗的信心,更好的接受治疗。(3)老年患者因疾病影响,多需要卧床休息,此时因疾病需要麻烦别人,但患者不愿这样,加之经济原因,多会产生担忧心理,严重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多多关心病人,积极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令其感受医务人员对其的关心,提升治疗顺应性。(4)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素质较差,极易出现病情复发,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做好治疗工作,为患者营造安静、舒服的就医氛围,通过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不良心态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从而令患者尽可能调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提升治疗效果。

1.2.2 饮食护理

不恰当的饮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因此,为治疗心肌梗死,需对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饮食清淡,控制胆固醇和油脂的摄入。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熬夜,少喝浓茶和咖啡,戒烟忌酒。控制盐分摄入[3]。

1.2.3 用药护理

向主治医师了解患者情况,遵循医嘱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了解药物种类、用法、用量以及作用和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准确,达到最佳效果。

1.2.4 放松护理

告知患者放松的方法:如缓慢的进行深呼吸。应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全身肌肉放松,还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消极情绪。

1.2.5 并发症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活动。由护理人员帮助其完成生活护理同时协助其翻身和抬高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做好抢救准备,如患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急危重症时避免耽误抢救时间,及时处理。

1.2.6 康复护理

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缓解其担忧心态。如多注意休息,告知其劳累、情绪紧张、饱餐、便秘、寒冷刺激、感染等为此病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4]。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愉悦,坚持服药,注意复查。

1.3 疗效评估

应用QLQ-C30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设有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方面。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情绪[5-6]。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信息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我们发现,两组进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要优于护理前评分,但进行综合护理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要优于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且抑郁评分更低,差别明显(P<0.05),详见表 1、表 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 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 分)

研究组(n=84) 对照组(n=84)评价指标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角色功能 57.3±10.1 71.5±14.1 57.1±11.2 63.5±11.9 <0.05社会功能 48.8±8.8 68.9±12.1 49.1±10.5 51.9±9.6 <0.05躯体功能 57.8±11.4 70.4±14.4 58.9±10.5 63.2±12.4 <0.05认知功能 73.5±14.1 81.6±16.2 73.2±13.9 75.8±13.1 <0.05情绪功能 56.1±9.9 72.9±11.9 57.1±9.9 63.9±11.1 <0.05

表2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s, 分)

表2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s, 分)

躯体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84) 54.77±3.34 45.35±4.01 57.49±6.22 44.84±6.43研究组(n=84) 56.43±4.45 36.25±3.02 58.44±5.45 31.27±5.75 P>0.05 <0.05 >0.05 <0.05精神抑郁组别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较大,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发作时患者出现以胸骨后剧烈疼痛、濒死感、大汗淋漓为主要表现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并及时抢救是保护患者生命的关键[7]。由于此类疾病病情较重,患者患病后担心无法治愈,加之疾病起病急骤,因此,患者多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不利于病情的康复。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也是此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为提升治疗效果,需对患者的心理、生活、饮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改变不良习惯,解决危险因素,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8]。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进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要优于护理前评分,但进行综合护理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要优于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且抑郁评分更低,差别明显(P<0.05)。这是由于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改变了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升了治疗顺应性,从而达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目的。因此,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研究组评分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