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12-10 10:29刘爱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功能肢体

刘爱琴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0 引言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为血栓脱落随外周血管至脑动脉血管引发阻塞而造成,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若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是当前临床中治疗的目的之一[1]。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58~76岁,平均(68.36±4.53)岁,经CT检查脑梗塞部位均为颈动脉系统;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56~75岁,平均(67.38±4.13)岁,经CT检查脑梗塞部位均为颈动脉系统。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就医。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决定并予以批准,并对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进行充分说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患者于患者入院后24 h内病情稳定后开始行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并采用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对患者行个性化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对患者体位摆放、肢体被动锻炼及主动锻炼,下肢训练包括对患者行腰腹肌与大腿肌肉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患者健肢主动锻炼,采用卧位坐起、坐位平衡、站立平衡以及行走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锻炼,同时对恢复良好的患者行上下楼梯锻炼。

ADL训练包括对患者行进食、个人卫生、更衣、移动物体、持物、书写以及沐浴等方式进行常规护理。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给予患者按摩、拍打、冰块以及毛刷等方式对患者行表皮刺激,同时对患者进行朗读练习鼓励,并反复鼓励患者进行拼图、搭积木以及绘画等方式的练习。

对患者的康复训练1次/d,每次进行30~50 min。在对患者进行训练时,需要家属跟随陪同学习,并每日对患者行巩固学习,同时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若出现不适,则需要立即停止锻炼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告知[2]。

对照组患者于入院1周后采用同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护理后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

ADL评分对比。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护理后6周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认知功能评分对比。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 M S E)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护理后6周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采用Lovett6级分级法对患者肌力进行评分。

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3-4]。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 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分)

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2周 护理后4周 护理后6周观察组 50 21.25±1.05 16.53±1.27 13.28±0.96 9.82±0.87对照组 50 20.96±1.13 18.25±1.05 15.52±1.03 11.53±0.96 t 1.329 7.381 11.249 9.333 P 0.187 0.000 0.000 0.000

2.2 ADL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行ADL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ADL评分对比(±s, 分)

表2 ADL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2周 护理后4周 护理后6周观察组 50 53.37±4.53 63.58±5.37 69.85±6.57 76.63±6.58对照组 50 54.63±4.37 59.63±5.42 64.54±6.08 71.96±5.67 t 1.416 3.661 4.195 4.151 P 0.160 0.000 0.000 0.000

2.3 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 分)

表3 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2周 护理后4周 护理后6周观察组 50 12.67±3.53 14.59±3.05 16.82±3.13 18.85±3.26对照组 50 12.59±3.96 13.28±2.58 14.36±2.52 16.47±3.08 t 0.106 2.319 4.329 3.752 P 0.915 0.023 0.000 0.000

2.4 肢体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肢体功能评分[n(%)]

2.5 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5),见表 5。

表5 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得知,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早期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5-6]。

本次研究中,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两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行ADL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对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认知水平[7-8]。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神经功能肢体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面试六禁忌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