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国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南州人民医院内二科,青海 海南 813099)
在急诊科中,胸痛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急性胸痛的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抢救和护理[1]。传统急诊护理的流程比较繁琐,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所以就应对传统急诊护理进行优化改良,尽可能使患者尽早得到急诊救治。为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急诊护理途径的选择,选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急诊医治的急性胸痛患者(80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
选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急诊医治的急性胸痛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40例,乙组40例。51例是男性,29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52~79岁之间,其平均是(63.21±2.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做对比。
乙组常规急诊护理:心理疏导和观察病情等。甲组改良急诊护理:给予非高危患者心理护理,使其情绪得到安抚,降低负面心理对治疗、护理、病情等产生的影响,语言安慰、鼓励患者。综合分析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病因,确保尽早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在高危患者入院后,就立即分诊到胸痛中心进行纠正,按危重指数和疼痛等级分区,危重指数高、疼痛等级高者优先就诊,做心肌损伤检测,十分钟内完成初次的心电图检测,设置特别取药口。如果诊断为心肌梗死,就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十五分内完成静脉给药。尽快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得到家属支持,并询问过敏史和既往病史,及时把上述信息传达给医生,有效配合医生的急救。
在抢救后半小时、抢救后十二小时、抢救后一天、抢救后三天,经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十分制,疼痛程度同分数成正比。
无效:患者抢救两小时后,胸痛未明显缓解,甚至是加重;好转:患者抢救一到两小时后,胸痛显著缓解,VAS评分为3~5分;显效:患者抢救后一小时之内,胸痛明显缓解甚至是消失[2]。
经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经(±s)表示疼痛评分,行t检验,经(%)表示急救效果,行x2检验,P低于0.05时,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甲组急救无效、好转、显效分别是1例、20例、19例,急救总有效率是97.50%(39/40)。乙组急救无效、好转、显效分别是11例、16例、13例,急救总有效率是72.50%(29/40)。甲组急救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
在抢救后半小时、抢救后十二小时、抢救后一天、抢救后三天,甲组的疼痛评分为(3.62±1.42)分、(2.11±0.94)分、(1.21±0.48)分、(0.82±0.31)分,乙组的疼痛评分为(4.73±1.58)分、(3.95±1.05)分、(3.17±0.77)分、(2.15±0.48)分,在不同时间甲组的疼痛评分都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
因为急性胸痛患者病情比较危急,所以在急救护理中要避免繁琐的流程,给予患者有效、快速的急诊护理,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减轻痛苦。同传统急诊护理相比较来说,改良急诊护理更契合急诊治疗,从而促进急诊治疗效果提高。尽管传统急诊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可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并不会明显提高抢救效果,所以需对传统急诊护理进行优化、改良和完善。对改良急诊护理来说,主要是强化了急诊、治疗准备等细节,明显降低患者痛苦,并缩短急诊讲究时间,确保患者尽早得到有效的急救,改善预后[3]。
总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改良急诊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胸痛,并提高急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