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2020-12-10 04:08熊丙奇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总体方案升学率升学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教育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而要推进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必须摆脱升学导向。这首先需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形成科学的教育政绩观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出台这一《总体方案》的根本目的,是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简称“五唯”)的顽瘴痼疾。于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总体方案》能得到落实吗?会不会《总体方案》依旧被“五唯”所消解?在笔者看来,落实《总体方案》,必须坚定地向“五唯”说不,同时要建立起新的科学评价体系。其中,各级政府部门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观,对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至关重要。

比如,对于基础教育存在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问题,《总体方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对于这些措施,社会公众并不陌生,近年来的每年招生季,教育部都会发文强调禁止炒作升学率,宣传高考“状元”,然而,在中高考分数放榜时,禁令就被学校、媒体抛于一边。而对于学校在第一时间宣传本校的升学率,自媒体平台对当地的学校升学率进行排行,也不见任何问责。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育部门在宣传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时,都会提到升学率的变化,把提高一班、一校的升学率作为重要的教育成就与贡献。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成了学校以及地方的教育“政绩”,而家长也认同这样的“政绩”。学校办学、地方办教育,不提高学生的分数、升学率,很多家长就质疑没有办出让大家满意的教育。从现实看,不少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不宣传升学率的做法并不赞成,他们普遍认为这是教育的“正能量”,高升学率、高分、“状元”不宣传,难道要宣传低分的学生?

再进一步分析,这和教育的等级化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唯学历论”有关。本来,对于政府教育部门来说,所有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一名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是进普高,还是中职,这属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一名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是上普通本科院校,还是进高职高专,都应是值得尊重的选择。然而,我国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是用普高率考核初中办学与初中教师的教学的,对于高中办学与高中教师教学,则进一步细化到北清率(考进北大清华的人数)、985率、一本率、二本率。这就把教育和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既影响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刺激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与教育的等级化对应,则是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才,国有企业招聘人才强化学历要求。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高度重视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抢人才”政策,而总体看来,各地的“抢人才”政策,都有很强的“唯学历”味道,比如明确提到给“双一流”学校毕业生优惠的落户政策。这毫无疑问进一步加剧了“名校情结”。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高考高分复读现象,与这种强调学历出身的人才观有直接关系。一名学生宁愿花两到三年时间复读,进更好的学校,因为这比进入一所普通学校更能实现在社会上的发展,这就是“唯学历”社会的现实。

因此,要破除“五唯”,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破除教育的等级化,政府部门不能把自己举办的教育,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教育等级化思路不消除,我国社会的教育焦虑也就难以缓解;其二,倡导公平就业,严格治理就业中的学历歧视,重点依法追究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的学历歧视问题,推进各用人单位建立起以能力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的转变。

对教育和学校实行等级化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普及化时代老百姓对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中考时的普职分流,现今变为普职分层,就因为职业教育被教育管理制度和用人评价体系人为地定位为低一等的教育。有人指出,我国社会的教育焦虑,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然而,在教育等级化的教育环境中,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因为在老百姓心目中,最优质的资源,始终只有排在前5%~10%的学校。这就是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其实已经很丰富的地区,教育焦虑还这么严重的重要原因。只有消除教育的等级,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让每一类教育、学校都值得受教育者选择,这才能办好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体方案》提出的“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就是希望教育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而要推进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必须摆脱升学导向。这首先需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形成科学的教育政绩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这也要求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不能再把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对此,需要加大执行力度,比如,要对各地推出的“抢人才”政策中的“唯名校”导向进行清理,这并非不尊重地方的用人自主权,而是坚持基本的公平就业底线。从政策执行的效果来说,应严肃问责,从国家层面明确叫停地方出台的“唯名校”导向政策,向社会传递正确的用人导向。

概而言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最核心的改革,还在于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观。

猜你喜欢
总体方案升学率升学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发展展望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升学啦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