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敏,姜旖旎,韩 枫,徐 倩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现阶段,受多种现实因素影响制约,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得到了广大临床医学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降低各类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改善提升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总体实施质量。借由对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风险隐患因素展开全面系统分析,并且制定和运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各类临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文章以我院部分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为其开展了基于静疗小组的输液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2019年4月-2019年7月,将我院104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24-82岁,平均(60.34±0.26)岁。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介于22-85岁,平均(61.00±0.24)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为参照组行常规输液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静疗小组的输液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
(1)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要以静疗小组全体成员为对象,系统开展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工作,指导静疗小组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针对临床患者提出的护理需求展开关注,在做好护患沟通条件下,全面调查了解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给药治疗,以及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在积极改良优化现有护理服务方案条件下,逐渐提升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行为依从性,降低各类护理风险隐患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2)静脉输液治疗操作技能培训:要以医院护理部作为工作实施主体,针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项目展开总结归纳,继而针对静疗小组全体组成人员开展静脉输液治疗技能培训。要促进静疗小组成员全面学习了解常见种类的静脉输液实施途径(形如一次性静脉输液注射器、静脉留置针、PICC、钢针,以及CVC等),以及基本特点,支持其逐步形成遵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的能力。要支持静疗小组成员全面学习掌握常见静脉输液药物的药性特点,药效特点,以及配伍禁忌,基于用药层面最大限度控制护理风险隐患问题的发生可能性。要指导静疗小组成员在具体参与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过程中,全面动态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状态,针对患者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事件,及时选择运用适当方法开展处置干预。
对比两组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组间有差异。
研究组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96.15%(50/52)高于参照组78.85%(41/52),组间有差异(卡方=7.121,P<0.05)。
研究组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5.77%(3/52)低于参照组17.31%(9/52),组间有差异(卡方=3.391,P<0.05)。
基于现有的文献研究成果,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风险隐患因素长期持续存在,其不仅会严重影响制约基本护患关系格局的和谐程度,还会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正常开展过程造成不良干预,甚至还会引致部分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针对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因素展开控制干预,能发挥积极的临床影响作用[1]。
在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有创性护理操作实施形式,需要临床护士面对种类多样的护理安全风险隐患[2]。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组建,能够借由对小组内部成员开展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系统性培训干预,促进其逐渐提升对各类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的预防控制能力,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能够顺利取得良好效果。
本项调查中获取的结果显示,针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患者开展基于静疗小组的输液护理干预,能实现对各类常见护理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运用。
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接受静脉输液给药治疗的患者实施基于静疗小组的输液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降低患者发生各类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事件,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值得普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