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鹏举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由于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危害性较大的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永靖县陈家沟铅锌矿不稳定斜坡尤为典型。
研究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陈家沟村,属于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气温日差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匀。根据永靖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6.4℃,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493.5mm。研究区位于洮河支流八阳河中游右岸支沟张家沟,为黄土冲沟,降雨时多形成暴洪,平时为干沟。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垆土、黑土、黄绵土和红土四大类型。属森林草原地带,树种资源较贫乏,主要有杨、柳、榆、臭椿等12种。
研究区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区,场地位于八阳河右岸山坡地区,为黄土丘陵地貌。场地山坡南高北低,自然坡度15°~35°,多为坡耕地,均为黄土覆盖区。西侧由于受雨洪水的向源侵蚀作用形成一处不稳定斜坡。斜坡宽度110m,高8m~25m,平均坡度35°,斜坡后缘近乎直立,坡度接近90°,斜坡整体呈“C”状。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新近系和第四系,其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如下:
新近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零星出露于陈家沟铅锌矿不稳定斜坡西侧冲沟底部。岩性为砖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以砂质结构为主,层状构造,产状近于水平。
第四系: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其成因类型较多,有风积、崩滑堆积等。
研究区处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的祁吕弧形褶皱带西翼和河西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图1-5)。区内次级构造轮廓较为发育,主要由临夏、临洮坳陷带和三甲集—虎关隐伏隆起组成。
区内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以间歇性的垂直上升运动为主。具有明显地继承性、差异性的特点,在八阳河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各阶地高差显著。这种多阶地的存在及阶地高差悬殊的变化,表现出区域性升降运动剧烈而频繁的特征。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永靖县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区内岩体类型为软弱层状碎屑岩岩组,由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组成。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砂岩,层状构造,表层风化强烈,强风化层一般厚0.5m~3.0m,质地较为软弱,遇水极易软化。自由膨胀率41.5%~63%,平均天然重度20.15KN/m3,内聚力(c)17.7-237.2Kpa,内摩擦角(Ф)19.7°~40.6°,单轴抗压强度11Mpa左右。
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由组成土体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土体的结构决定[1]。区内土体大致可划分为风积、冲洪积两类,其工程地质性质如下:
黄土:岩性为浅黄色粉土,粒度成分以粉粒为主,占70%左右,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稍湿,稍密,易溶盐含量较高,具粒状架空接触式结构,具有湿陷性。区域上黄土的湿陷系数为0.081~0.108,自重湿陷系数为0.042~0.055,具有中—强湿陷性,并具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Ⅱ~Ⅳ级自重湿陷性土。
堆积土:分布于场地西侧冲沟内,岩性为黄土崩滑松散堆积土,厚度3.0m~8.0m,深褐色,土质疏松,工程地质条件差。
研究区位于陈家沟村西北侧,境内地形地貌主要属黄土梁茆、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内分布有大量的黄土陡崖、陡坡、其高度、坡度以及临空面,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地形条件。
经调查发现,区域内黄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育于遭受倾向侵蚀和冲沟深切的黄土斜坡带、黄土梁间凹地及黄土梁茆边缘地带;同时由于部分区域上部黄土与下部泥岩成层状分布,产状倾斜,易顺层产生滑动,形成良好的滑动界面。黄土与泥岩间往往具有顺坡向分布的泥质软弱带或岩土界面,这些软弱带的埋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滑坡体的规模,其形状直接控制着滑坡体的稳定状态,成为导致黄土滑坡的基本控制因素。
降水水是土质滑坡最为重要的诱发因素,孔隙水压力产生及水对土体强度的弱化,都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黄土具有大孔隙,弱胶结等结构特征,以及强烈的水敏性。暴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雨水通过黄土垂直和侧向渗透,坡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容重增加、基质吸力减小。斜坡变形破坏与年降雨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对应相关,其活动强度与降雨量大小呈滞后的正相关关系。在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中,地下水的活动为斜坡变形破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动力条件。地下水沿裂隙面下渗并常在沟谷底部溢出,改变了斜坡的水文地质条件,一方面增加了斜坡土体的重量,对不稳定土体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及向上的浮托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斜坡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并起着溶解、冲刷的作用,使不稳定土体和稳定土体之间的侧向摩擦力减小,降低了黄土斜坡土体的稳定性。
陈家沟铅锌矿不稳定斜坡为土质斜坡,主要是由于集中排水潜蚀、侵蚀、冲刷,冲沟向源侵蚀现象严重,冲沟黄土经过多年的雨洪水冲刷,向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沟底物质流失,坡脚失稳发生崩滑,久而久之形成现状沟道及不稳定斜坡。
沟道位于斜坡的西侧,沟脑至沟口共计长约300m,纵坡降为123.3‰,沟道切割深度11m,沟脑宽110m,该沟脑为陈家沟铅锌矿不稳定斜坡段,斜坡高约25m,顶部直立接近90°,下部坡体约15°~35°,坡长32m,由于雨水长期冲刷、侵蚀坡面破碎、裂缝发育,斜坡底部落水洞发育,深约0.5m~3m,洞口宽1m~4m;洞口宽1m~4m;中游段沟道宽约60m,沟道左岸为缓坡,坡度25°~35°为草地,右岸为陡坎高约7m,该段沟道坡度较缓,但由于长期雨水冲蚀,沟道底部小型冲沟发育,宽约0.2m~0.3m,深约0.1m~0.2m;沟口段地势平坦,约80m,为村民耕地,该段沟道成为泥土堆积区,由降雨冲蚀上游边坡土体,顺沟道下泄,经搬运最后在沟口段堆积。
文章通过对陈家沟铅锌矿不稳定斜坡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地质环境、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分析,总结了不稳定斜坡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