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静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宿迁 223600)
目前,脊柱骨折属于临床中一种常见性疾病,在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能够导致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或运动功能丧失等,有着较高的危害性。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1-2]。基于此,本文对脊柱骨折护理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随机分组研究法对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均25人。其中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1人,女性患者共有14人,年龄范围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62±2.37)岁。该组腰段骨折患者12人,颈段骨折患者6人,胸段骨折患者7人。研究组患者行康复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3人,女性患者共有12人,年龄范围在3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42±2.55)岁。该组腰段骨折患者15人,.颈段骨折患者5人,胸段骨折患者5人。
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行康复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出现压迫神经根问题。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协助患者进行体会更换和翻身,确保患者脊柱处于平直状态。积极鼓励患者睡硬板床,建议患者多使用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食用,预防出现便秘现象。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膀胱功能训练,有效避免膀胱肌肉萎缩。如若患者留置导尿管,那么护理人员需做到按时放尿,促进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得到缓解。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来说需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按时进行皮肤按摩,增强患者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卧床期间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等平衡训练,协助患者做床边移动训练。同时对患者足下垂进行相应纠正,避免由于长期卧床而造成体位低血压问题发生。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和痉挛现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患者脊柱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s)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结果用x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脊柱伤恢复时间为(11.42±2.41),对比组患者护理后脊柱恢复时间为(13.47±3.62),对比T=2.3569,P=0.0226;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39±1.56),对比组患者护理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4.71±2.33),对比T=4.1369,P=0.0001;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恢复评分(94.81±5.15),对比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恢复评分(81.63±5.75),对比T=8.5372,P=0.0000。故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出现骨质疏松概率4%(1/25)、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出现痉挛现象的发生概率4%(1/25),总发生概率为8%(2/25);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出现骨质疏松概率8%(2/25)、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概率12%(3/25)、出现痉挛现象的发生概率12%(3/25),总发生概率为32%,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8%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32%,x2=4.5000,P=0.0338<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如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护理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以及感觉功能障碍和括约肌障碍的同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促进脊柱修复,加快骨折愈合速度[3-5]。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8%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32%,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脊柱骨折护理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脊柱恢复情况较好,且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良好,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