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曼雯 曲凤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哈密 839000)
区域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七角井组,总体岩性组合为:下部灰绿色-紫红色变玄武岩、灰绿色变凝灰岩及变复屑凝灰岩为主,局部夹变凝灰质粉砂岩和灰岩透镜体;中部灰-灰黑色变沉凝灰岩、局部夹中厚层灰白色变酸性凝灰岩、变凝灰质粉砂岩;上部灰黑色初糜棱岩化千枚状变凝灰质粉砂岩、初糜棱岩化千枚状变晶屑凝灰岩、灰-浅灰绿色千枚岩、变粉砂岩互层为主,夹少量变晶屑岩屑凝灰岩及中细粒变岩屑长石砂岩。岩性组合总体由火山岩相建造向细碎屑岩建造演化。
矿区内出露地层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第一岩性段,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变玄武岩、变灰绿色玄武岩,变灰绿色凝灰岩、变灰绿色复屑凝灰岩局部夹变凝灰质粉砂岩透镜体,地层产状170°∠55°。
通过1:1 万磁法剖面及激电中梯测量成果显示:剖面的东南部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的表现特征为高阻低极化,西北部的表现特征则为相对低阻高极化异常。
经1︰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HS-40,异常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走向近东西,异常面积9.2 平方千米。异常元素组合为Ag、Pb、Zn、W、Sb,规格化面金属量总值∑NAP 为51.0,平均衬度值1.79。其中Ag 元素NAP 值最高为14.4,异常平均值X 为144.06,规模(X×S)为1152.5。各异常元素套合较好,Ag、As、Sb 等元素具较明显的浓集中心和分带特征。Ag 异常面积大,为8.0 平方千米,异常极值为279.1×10-9,具明显的浓集中心,可划分内、中、外3 个浓集带;As 元素异常区内发育3 个浓集中心,其中2 个可划分内、中、外3 个浓集带;Sb 元素异常区内可划分2 个较明显的浓集中心,均划分内、中、外3 个浓集带。该异常南部与1︰20 万七角井幅化探水系沉积物HS-40 乙1Cu、Ni、Cr 综合异常套合较好,具较好的重现性。
从1∶5 万化探异常元素组合来看,异常元素组合较复杂,异常浓集分带较好,所以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矿区共圈定出4 条蚀变带(Sb1~4),均呈透镜状,带内岩石破碎,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蚀变较强。
各蚀变带特征如下:
1 号蚀变带(Sb1):该带主要岩性为石英脉、灰绿色凝灰岩、灰绿色玄武岩。蚀变带长约220 米,宽约5-20 米,走向为70°。矿化蚀变为方铅矿化、褐铁矿化、硅化。1 号蚀变带中圈出铅、银矿体各一条。矿体均有工程控制。
Pb1 矿体长约100 米,厚度约0.5-1.0 米,走向75°。其中Pb 品位约1.30-2.34%,平均品位1.21%;Ag 品位23.20-76.90g/t,平均品位59.0g/t;Zn 品位0.10-0.31%,平均品位0.24%。矿体产于灰绿色玄武岩中,产状165°∠52°,与围岩产状一致。围岩为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第一段的玄武岩,围岩产状170°∠55°。
Ag1 矿体长约50 米,厚度1.0 米,走向75°,部分与Pb1矿体重合,Ag 品位76.9g/t。
2 号蚀变带(Sb2):该带主要岩性为玄武岩、石英脉。蚀变带长约280 米,宽约5-80 米,走向为70°。主要矿化为褐铁矿化及硅化。
3 号蚀变带(Sb3):该带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围岩为灰绿色玄武岩。主要蚀变为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等。褐铁矿呈星点状、薄膜状分布于岩石中。该矿化带长约80 米,宽3-10 米,走向45°。
4 号蚀变带(Sb4):该带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围岩为灰绿色玄武岩。蚀变带长约100 米,宽约20 米,走向80°。主要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在4 号蚀变带中圈出Pb 矿化体1 条矿化体长约40 米、厚度约2 米,矿化体走向约70°。Pb 品位0.41%,Zn 品位0.17%。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方铅矿粒度细小,直径约0.05-0.8 毫米,部分被絮白色白铅矿所替代。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及星点状为主。
矿石矿物为方铅矿、白铅矿,呈细脉状、星点状产出。白铅矿、铅矾常分布于方铅矿的周边,形成边缘交代结构。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等。
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石英脉型、玄武岩型两种矿石类型。石英脉型中方铅矿呈星点状产出。玄武岩型中方铅矿多呈细脉浸染状产出。
地表蚀变带内岩石相对较破碎,颜色呈浅灰绿色及黄褐色。经探槽揭露至地表以下1 米深度,岩石依然较为破碎,颜色呈黄褐色,经镜下鉴定可见铅矾。
矿体产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第一岩性段的玄武岩中,火山岩变质程度浅,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矿体产状(165°∠52°)与顶底板围岩产状(170°∠55°)基本一致,与围岩整合产出。表明矿体生成时期与七角井组第一岩性段中玄武岩的形成时期基本一致,二者具有同生性质,应为同期产物。由此初步认为:唐巴勒铅银矿为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双峰式火山岩有关的海相火山岩型铅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