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平凉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与思考①

2020-12-10 09:18王珍茜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平凉市乡风文明

王珍茜

(中共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 甘肃平凉 744026)

乡风文明作为农村建设的灵魂,是振兴乡村的软实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能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近年,甘肃省平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从乡村人民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礼节、风俗、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善乡风民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乡村风气[1]。

1 平凉市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改善乡村卫生环境,丰富文化方式有了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物质生活的提高满足了人民的生理需求,环境卫生改善满足了人民的安全需求,因此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凉市乡风文明建设类型多样,成效显著。

1.1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首先,村民文娱形式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政府大力投资建设的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站、妇女之家等公共文化设施为村民开展文化生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村民的文娱活动从以前的聚众晒太阳、聊天、玩手机转变为广场舞、棋牌、健身类体操、唱秦腔,还有逢年过节时唱花儿、舞狮、耍社火等文娱活动,形式多样,且通过比赛奖励等措施,参与群体越来越多,不仅锻炼了村民的身体素质,还有效促进了村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的发展[2]。其次,政府通过有效奖惩机制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设立“平凉文明家庭奖”“美丽庭院”“道德模范”“平凉好人”等奖项,通过表彰文明家庭,选出村中家风文明标杆、美丽庭院典范、善行义举的好人模范,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乡风文明的建设。

1.2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拍专题记录片《古道崇信》、微电影《麦穗黄了》、眉户剧《崆峒山下》、小品《大山深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出版发行文化图书《平凉记忆》《人文庄浪》《安口窑火》《平凉民间歌曲集萃》等多样的文化传输方式给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精神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乡风[3]。

1.3 推动移风易俗

平凉市政府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乱修庙宇、封建迷信等陋习,开展“千村党组织引领·万名党员承诺,共树文明新风”行动。村级党组织利用主题党日与党课,学习树立文明新风相关具体要求。宣传媒体平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乡村大喇叭,“一委一号”“一支一群”,采取文艺汇演、集体婚礼等方式,倡导公序良俗,遏制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引领人民建设文明乡风。

1.4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与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婚丧事宜规范、酒宴标准与奖惩机制、发放移风易俗明白卡,设立文明乡风宣传栏与公示栏,以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农民群众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签订乡风文明建设承诺书与责任书。

2 平凉市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引导不到位

宣传形式单一,部分村庄文明乡风建设仅停留在贴标语、发资料、开会布置阶段,虽然村里到处都有标语、公示栏,但鲜有村民去关注内容。没有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助推农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无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2 村民素质不高

在政府投资建立的公共文化设施中,农家书屋中的人群最少,且图书更新速度慢,借书人也很少,很多农村图书馆流于形式,发挥效用不大。从平凉目前的农村现状分析,农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能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素质基础。

2.3 陈规陋习破除措施不多

近年,平凉市针对人情礼俗方面的铺张浪费给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根除。主要表现为:①聚众赌博现象泛滥,偶尔打牌、玩麻将是娱乐放松的好方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兜里钱多起来,便开始“用钱玩”,少则几百,多则成千,这种娱情方式开始变味,有人甚至因为输钱发生激烈冲突,影响家庭和睦;②迷信行为尚未根除,在面对子女上学、结婚配八字、生病有灾、求子等事件时,村民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解决方式,便会去找“神婆”或“阴阳师”求助,使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

2.4 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不快

大部分村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事,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村干部让怎么做,村民就尽量从形式上配合,但未真正从主观认知层面发生转变。

3 加强平凉乡风文明建设

3.1 建立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要建立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夯实乡风文明建设制度基础。引导村民运用制度与法律管理乡村事务。首先,进一步巩固平凉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已有成果,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结合乡规民约,制定《村民自治规约》,如果违反相关规定,采取批评教育与取消当年福利待遇等形式维护农村文明秩序;其次,建立村民监督制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确保村务民主公开,对不遵守《村民自治规约》村民及时检举。以此增加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与政治热情,有效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最后,组织村民定期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观看视频《家风的力量》等形式让淳朴、和谐、文明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心。三者结合形成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效带动乡风文明建设[4]。

3.2 建立基于农村发展的教育培训模式

建立基于农村发展的教育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发展职业教育,设立长期稳定的工农业培训体系,用科技武装村民,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另外,要强化村民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习总书记精神理论宣讲、道德讲堂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适度人情消费观,讲述封建迷信带来的后果与危害,不断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气象;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普及,培养村民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3.3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拓展乡风文明建设载体。根据平凉农村当地的习俗风情,提供贴近生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村民爱好,让村民感兴趣,并自觉的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每逢大型节日,由村党组织以及村委会牵头统一部署,指导村民开展诸如广场舞、棋赛、歌唱赛、党史知识竞赛、女红比赛等文体活动;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培育推出剪纸、皮影、社火、曲子戏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举办高质量特色文艺汇演,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及时更新农村文化图书馆书籍,在经济允许范围内,添置村民种植养殖技能、科技兴农等经世致用类书籍,增加农民阅读兴趣,提高村民的文化品位。

3.4 强化组织领导

要培养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领导工作机制。在抓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循序渐进。加强移风易俗推进工作,村干部带头抵制“天价彩礼”“聚众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有老不养”等不良习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辐射调动起全村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共建文明乡风,切实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要营造农村社会全新风尚,建立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需让农民自己动手举办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改变以往的从外输入文化活动形式,一方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村民的创汇收入,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平凉市乡风文明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风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漫说文明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