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相丽
(永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永靖 731600)
永靖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西部山区7个乡镇,共9830户农户(贫困户4955户),其中2016年、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206户,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2016年以来,全县掀起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热潮,畜牧养殖业以其时间段、见效快的明显优势成为多数贫困家庭产业脱贫的首选,本文结合永靖实际,就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畜牧产业精准化扶贫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近年来,永靖县紧紧围绕打造农业强县这一目标,发展混合产业链条,积极引进特种养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2016年底,全县牛存栏1.85万头,出栏0.39万头;羊存栏42.9万只,出栏30.9万只;猪存栏10.6万头,出栏13.9万头;家禽存栏53.9万只,出栏53.4万只。肉类总产量1.66万吨,蛋产量1982吨,奶产量4000吨。全县畜牧业产值2.73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1.99亿元。结合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以项目投资、政策引导、招商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兴办养殖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规模养殖场(小区)173家,规模养殖户5303户,其中规模养殖大户410户。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6个、州级19个。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县畜牧业生产的经营方式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转变,零星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由自养自用向商品化生产转变,在全县建成了以东西山区种草养牛羊、塬台区农作物秸杆养牛羊、川塬区规模化养猪鸡为主的区域化、专业化养殖格局。
一是畜牧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群众主动脱贫一是不强。群众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自主创业意识和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存在靠政府发放低保等补助资金的现象。
以深度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项目实施为契机,采取政府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山区发展以肉牛、肉驴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力争把我县的把西部山区打造成以肉牛、肉驴为主的草食畜生产示范基地,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根据永靖县地理特征与自然概况,在西部山区的新寺、川城、小岭、王台、红泉、杨塔、坪沟等七个乡镇(核心示范区王台镇、川城镇,示范带动区新寺乡、小岭乡,辐射带动区杨塔乡、坪沟乡)大力发展暖棚养殖,新建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到2020年,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200家,规模养殖户5418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良种率达到95%以上。
以永靖县瑞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配合饲料、秸秆青贮等技术,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以品种改良为方向,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将草畜产业培育成永靖县,特别是西部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成立以所有养殖户参加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选举产生合作社社员代表、董事会等机构,制定合作社章程。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自身优势,重点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以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与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扩大技术培训的覆盖面,大力推广人工授精、秸秆利用户等实用技术,引导广大群众走依靠技术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结合科技“三下乡”、精准扶贫、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科技服务人才队伍,成立技术服务队,做好养殖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重点开展牛细管冻配、疫病防控等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实施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畜牧产业发展后劲。
促进新型畜牧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支持畜产品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养殖+互联网”,大力推进“养殖+互联网+其他领域”。
广泛宣传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着力营造育产业、扶真贫的工作氛围。